國產大模型突破降低醫療AI部署門檻瑞慈醫療CTO:布局時機已成熟
《科創板日報》3月18日訊(記者 徐紅)如果說ChatGPT通過生成式AI開啟了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時代,那么DeepSeek的橫空出世就是通過開源和低成本,加速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領域的落地應用。
如今在健康體檢行業,同樣有人關注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引發的醫療AI變革,并加速了應用布局。
“我們一直在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和變化,在ChatGPT剛出來的時候,我們同樣為人工智能取得的突破感到興奮,但當時我們其實還是非常謹慎的,并沒有盲目投身其中,為的是避免前期高成本投入。因為我們預估AI的發展速度會非常快,投入一兩年后我們的產品AI能力可能就會落后最新的模型。”
“但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哪怕我們現在進行一些試錯,它的成本也已經足夠低。”在媒體交流中,瑞慈醫療集團(01526.HK)首席技術官(CTO)王劉程這樣向記者表示。
據悉,瑞慈醫療集團在2024年9月上線了“方舟質檢平臺”(RiciMedark)。如今,在新一輪AI狂潮的推動下,瑞慈醫療集團計劃進一步擁抱AI,對方舟智檢平臺進行全面升級,以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推動健康體檢行業向智能化、精準化轉型。
早在本輪技術升級以前,方舟質檢平臺其實已經整合不少AI應用,包括利用AI輔助放射、眼底、心電圖等影像讀片,以提升讀片效率;利用AI針對常見項目結果進行文本分析,對于超出常規范圍的結果進行預警,以降低人為失誤率等。
不過,整體而言,老一代的人工智能技術還是難以讓業界真正感覺眼前一亮。
“比如說有一些AI的報告解讀,可能存在一些并不嚴謹和準確的建議,不僅沒有給客戶帶來幫助,反而可能增加困惑。或者說它的報告解讀都是正確的,但我們認為它是一種正確的廢話。”
“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術讓我們看到,它可以在體檢行業去做一些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一些事情。”王劉程表示。
人工智能專家萬平(化名)亦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肯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他告訴記者,對比老一代的人工智能,生成式AI帶來了更多新的想象空間,尤其是跟文獻處理和知識匯總等相關的智能體,并且生成式AI具有一定的自適應性,也就是說能夠進一步自主的尋找更優目標,“所以還是挺激動人心的”。
針對此次方舟智檢平臺的升級,據王劉程介紹,將主要聚焦于幾個應用場景,包括AI技術深度融入個性化健康方案的定制、AI生成體檢終檢結論、AI輔助超聲報告記錄等。
以依托國產大模型DeepSeek的AI終檢報告系統為例,預計可在5分鐘內完成跨科室數據整合與疾病風險預測,將醫生審核效率提升6倍。“而在接入DeepSeek之前,我們一份終檢報告的形成要經過科室小結、二檢、終檢等多個步驟,但現在的話,雖然最終做審核的還是醫生,但我們可以利用AI將這個流程變短,提高醫生工作效率。”王劉程說。
而如果是利用AI技術輔助超聲報告記錄,那么對于公司來說,降本增效的效果可能就更加直觀。以往超聲醫生往往需要配有一位記錄員,而有了AI大模型助手之后,只要對超聲醫生進行簡單的培訓,就可以通過語音轉文字,利用AI大模型對醫生的診斷結果進行整理,極大地優化了醫療效率。
“根據規劃,2025年這樣的AI超聲報告系統將覆蓋全國80%的瑞慈體檢中心,預計每年可以減少600-800人的人力投入,對我們來說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成本貢獻。”王劉程表示。
數據顯示,我國體檢服務市場仍由公立機構主導,但民營體檢機構市占率持續保持增長,預計2025年占比將達到近25%。從市占率來看,目前瑞慈體檢僅次于美年健康、愛康國賓,在中國健康體檢行業中排名第三。
對此,瑞慈醫療集團執行總裁、體檢事業部總經理方浩澤告訴記者,現階段瑞慈體檢依然定位中高端,主攻長三角及一線、省會城市,加上采用全直營的經營模式,因此并沒有一味追求門店規模擴張。“不過,未來不排除我們的體檢業務做進一步下沉。”他說。
瑞慈醫療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方宜新則強調,“科技瑞慈”戰略是瑞慈響應“健康中國2030”的核心路徑。未來5-8年,有望實現人力成本大幅下降,運營模式較傳統路徑更輕量化、可持續。憑借技術落地能力與規模化應用潛力,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并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