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進、邱嬋)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傳播虛假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權益、數據安全和偏見歧視等問題,10月12日,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在在光谷科技大廈舉辦項目開題研討會,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法律規制”和“智能社會數據合規開放及利用”,為新興領域的互聯網治理問題提供法治思維和全新視角。會議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特聘專家張平主持。項目開題環節,北京大學法學院辜凌云博士從課題背景、主要內容、預計成果和產業推廣價值四個方面對“智能社會數據合規開放及利用”課題進行了匯報;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趙怡冰博士從倫理規范構建、訓練數據來源合法性剖析、權利歸屬與責任承擔規則建構、監管方案設計四個角度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法律規制”課題進行了匯報。課題組未來將在法律政策的制定方面開展相應研究工作。專題研討環節,張平教授以“對接高標準經貿規則:知識產權與數據合規”為題對國際經貿規則與我國數據合規強度之間的關聯性加以分析,她強調,企業要積極熟悉與數據合規有關的法律法規,以此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來自北京大學、對外經貿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以及武漢金山軟件、武漢安天信息、湖北省楚天云、廣州奧松電子、廣電運通集團、威創集團、億航智能等企業的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們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和建議,為項目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參考。他們就AIGC 產品市場的發展現狀,AIGC訓練數據、生成內容與監管,公共數據開放和共享問題,企業的數據安全與共享,企業的數據標準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研討會結束后,課題組前往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工業互聯網國家頂級節點(武漢)、東湖大數據進行了實地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