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人形機器人從理想走進現實看好國產機器人鏈本體代工或總成商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金證券發布研報稱,科技巨頭量產臨近+不斷進步的軟件模型,人形機器人已從主題投資往景氣投資風格切換,投資具有板塊性效應。建議關注價值量高、產能為王的絲杠(線性執行器)環節,機器人運動控制環節,國產機器人鏈本體(總成)代工環節。
量產新紀元+DeepSeek 成功,人形機器人從理想走進現實
在科技浪潮的推動下,人形機器人成為未來最為確定的方向之一,獲得了國內外頂級政策、政企資金以及科技龍頭的全方位加持,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預計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可總結為 2 大關鍵詞:(1)量產。過去 2 年,國內外眾多科技及初創企業如璀璨星辰,紛紛切入人形機器人新賽道,2024年是國內外人形機器人的原型機發布大年,如1XTech 的NEO、開普勒的先行者K2、小鵬的Iron,經過半年到一年的技術優化與調試,2025年有望成為真正的量產元年。國際巨頭特斯拉一馬當先,預計25年生產1萬臺 Optimus,26年年中開始量產1萬臺/月,27年達50萬臺。
2月6日,特斯拉發布招聘機器人生產制造工程師,再次強化其機器人量產進程。1月30日,figureAI 公司中標第二個大客戶、并表示未來 4 年將量產 10 萬臺人形機器人。國際巨頭人形機器人的量產是產業從概念到應用現實的重大跨越,對發掘人形機器人通用應用場景具備戰略指導意義,產業進入“chatGPT”時刻前夕。(2)DeepSeek。DeepSeekAI成功突破 AI 發展的高昂成本問題,憑借降本、開源的優勢,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展現出強大的賦能能力,有望助力機器人在環境感知、任務規劃與決策、持續進化等大模型方面實現質的飛躍。此外,DeepSeek 也讓國產廠商在 AI 領域看到希望,強化國產機器人在軟件端持續深耕和突破的信心。
聚焦商業化量產短板及產業分工細化趨勢,建議關注絲杠和運控及國產機器人鏈總成環節
(1)硬件端,絲杠產能緊缺是量產痛點。從量產維度看、產能是關鍵。近兩年國內外機器人廠商的硬件設計方案百家爭鳴,總體路線目前已趨于收斂。人形機器人硬件不再是本質約束條件,難點主要體現在規模制造及降本能力上。其中,絲杠制造難度相對最高、產能也最為緊缺,屬于重資產、勞動密集型環節,短期快速擴產難度大。國內目前已建成的絲杠產能不足以滿足人形機器人的量產需求。而恒立液壓線性驅動器項目在產能建設上處于全球領先水平,項目總投資15.27億元,設計產能20億元,目前公司線性驅動器項目已投產、滾珠絲杠產品已進行送樣和小批量供貨。隨著下游人形機器人量產的臨近,國金看好恒立液壓在絲杠及線性總成的產能優勢及快速放量能力。
(2)軟件端,“小腦”智能亟待突破,運控是被忽視的短板。機器人從軟件算法策略上分為“大腦”和“小腦”,“大腦”負責感知外界并模擬人類思維決策過程,“小腦”則模仿生物進行復雜的運動,即運動控制。受益于AI大模型的發展,機器人大腦智能化程度有望提升、已備初階人類腦力。而“小腦”是由一系列算法和硬件設備組成的綜合系統,包括傳感器融合模塊、動力學模型和控制器等,控制人形機器人全身上下幾十個自由度進行高維運動,受制于沒有通用的算法模型以及海量數據,是當前產業發展的瓶頸。如何進一步提高機器人小腦運動控制算法的實時性、魯棒性和可解釋性是下一步產業重要研究方向。建議關注人形機器人小腦智能運控賽道的進步和突破。
(3)產業鏈分工有望細化、看好國產機器人鏈本體代工或總成商。隨著產業生態的發展,產業鏈有望從垂直走向細分,形成專注機器人軟件或專注機器人硬件的產業分工。24 年11月,華為與禾川科技、兆威機電等16家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就具身智能領域展開合作、共同搭建生態圈。國金認為,像華為這樣具備具身大模型研發能力的公司積極布局相關根技術與產業創新賦能,有望給國產機器人本體廠商帶來 AI 能力,助力國產機器人廠商可專注于本體或應用場景開發,實現彎道超車。因此建議關注掌握核心零部件自制能力并具備機器人總成能力的公司。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