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電子發展高端化AI成新周期助推引擎
2023年臨近結束,消費電子市場行情仍未見明顯好轉。不過業內專家認為,中國經濟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階段,黎明將至,隨著經濟恢復以及多家新品發布帶動,消費電子的低迷期也將進入尾聲。
10月12日,中國電子商會與德國捷孚凱市場咨詢(GfK)聯合發布《2023-2024中國科技類消費電子產業發展白皮書》,該白皮書預測,2024年,中國科技類消費電子市場規模有望達2.3萬億元人民幣,預計比2023年增長5%左右。
積極態勢之下,國產消費電子正向著品牌化、高端化轉變。近年來,中國品牌不僅在智能手機等成熟品類話語權日益提升,也在 AIoT、掃地機器人、AR/VR 等科技硬件新品類上表現出引領行業的潛力。
“中國不僅僅是世界的消費電子的制造基地,同時也是消費電子的巨大消費市場,未來還是全球消費電子的創新市場”。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目前,國內市場在通信技術、機械技術、算法、電商渠道、精密制造等各方面能力全面,且相關廠商遍布全國各地,為新品類的孵化與成長奠定了基礎。
拐點已至
2022年,消費電子產業鏈整體承壓。在全球經濟下行、消費者需求疲軟等因素的影響下,寒氣覆蓋了整個消費電子行業。
“去年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對于今后的行業趨勢、消費能力有較大的擔憂情緒,可以看到整個行業還是處于保守期,盡可能減少擴張,經營策略更多以成本為主?!盙fK中國客戶全球戰略服務事業部總經理宗清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這一情況在今年有所好轉。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3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8萬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汽車消費2.2萬億元,同比增長6.8%;家電產品消費4270億元,同比微增1%;手機通訊器材消費3228億元,同比增長4.1%。
這與外部經濟環境有關。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前8個月的各項經濟數據可以看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整體呈現恢復、回升的態勢。尤其是8月,除房地產數據依舊疲弱外,其他經濟數據均表現向好,整體經濟在8月份觸底回升。
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7933億元,同比增長4.6%,7月增幅為2.5%。這表明,隨著經濟刺激措施的落地、發揮作用,居民消費端的消費需求有所好轉。與此同時,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7月增幅為3.7%,這也表明,企業端的收入和業績明顯進一步好轉。
GfK 2023年5月的中國消費者信心跟蹤調研結果也顯示,今年以來中國的消費者信心已恢復至疫情以來的最高點,超過半數(52%)的受訪者認為過去半年家庭經濟狀況“變好了”,而去年12月,此比例僅為21%,說明消費者對家庭經濟狀況的預期正在迅速好轉。
從國際上來看,全球各國遏制通脹的政策正在迎來調整。除新興國家已經開始下調政策性利率外,多數預測也認為,美歐將在今年秋天停止加息?!叭蚪洕A期向好,對于中國企業,特別是全球化的企業來說,是利好的。”宗清楷表示。
與此同時,華為、蘋果等多家終端廠商發布新品帶動消費電子市場回暖,產業鏈上游供應商訂單飽滿,有望迎來需求復蘇。
“當全球經濟恢復、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增加時,是否能有一款產品能打動消費者去換掉自己手上的產品則成為新的重點?!弊谇蹇?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款新產品推出也需要廠商提早做調研、設計、評估等,據他觀察,目前,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已經開始有所動作。
品牌與創新
從中國消費電子產業來看,近些年逐步向著品牌化、高端化過渡。
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產品被選入海外消費者的購物車,從貼牌代工到品牌輸出,從拼規?;角蟛町惢袊放瞥龊7绞竭M行了新實踐,品牌經濟也成為發展新動能。
“當今市場上有很多新興品類,包括掃地機器人、無人機等,中國從早期的‘為了出海而出?!兂山裉炀哂懈闹袊放瞥龊??!弊谇蹇J為,中國品牌正從靠“性價比”出海,逐漸轉型成為當下“品牌、品質、科技”的高端化路徑。
GfK研究發現,中國科技和高端制造業企業由中低端市場向中高端市場發力。在過去,傳統中國企業出海通常借助低勞動力成本和完備的產業體系創造低價值產品的成本優勢,優先從中低端市場切入,如東南亞地區或歐美低端市場,從而發揮高性價比的競爭優勢。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由單純組裝向上下游拓展,不斷提升的產品力推動企業在出海時重新評估不同國家區域的戰略地位。
例如,在新興掃地機器人領域,中國企業直接進軍中高端市場,近八成產品均銷售在歐洲和發達亞太區域。與之相應,成熟市場的市場規模龐大,且用戶需求更加高端化,中國企業在逐步加大對成熟市場的投入的同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對于非傳統的新興消費電子的產品或者行業,一定是接下來5至10年的紅利期。”宗清楷向記者表示,海外消費者在新興的領域沒有原本的刻板印象,更利于產品品牌化高端化的建設。中國在 AIoT、掃地機器人、AR/VR 等科技硬件新品類上表現出引領行業的潛力。
隨著國內外技術方面的差距逐步縮減甚至磨平,中國產品也在其他方面展現出競爭力,“今天已經不是一個純拼技術的時代,更多是多元化的競爭?!弊谇蹇硎荆叭虻南M者更在意產品是否可以帶來更高端的體驗?!?/p>
形成這個新格局的本質在于創新,即不再單純復制技術路徑,而是加強多方面的自主研發。這也將是中國消費電子產業未來的發展重點。
“今后的消費電子產品一定是不斷融進新的數字技術,帶來新的內容,才能夠解決現在發展天花板的問題?!蓖鯇幭?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包括手機在內的消費電子增長陷入瓶頸,消費者端換機速度下降,行業普遍存在同質化的問題。
“所有的創新要圍繞著消費者是否有很好的體驗性?!蓖鯇帍娬{。
日前,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發布了《關于促進電子產品消費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加快電子產品技術創新,打造電子產品消費新場景等一系列措施。
王寧表示,消費新場景正在不斷涌現,“汽車現在變成了家庭和個人的最大消費品,內含多個與個人消費相關的設備,將來這就是一個新場景。”他補充道,智慧養老、智能教育等都是未來的新場景,產品場景化思維將成為贏得用戶的關鍵因素。
AI成新引擎
從行業周期來看,每輪消費電子的景氣周期主要是由技術進步所引發的新需求所驅動的。當行業增長陷入瓶頸之時,外界更期待新技術帶來的革新。
而近期火爆的AI無疑成為關注重點,業內普遍認為,AI新技術應用場景延伸到智能手機、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IoT設備領域的趨勢愈加明朗,將有望重新定義消費電子產品的用戶體驗,從而帶來消費電子行業的新一輪爆發。
在上海國際消費電子技術展(Tech G 2023)開幕式上,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首席市場官王傳東表示:“AI的廣泛應用時代已經到來,而且已經體現在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任何消費電子設備如果沒有正在結合智能或邁向智能,必然被淘汰?!?/p>
通過結合多模態數據和智能算法,AI技術可以在不同模態和場景之間實現知識的遷移和共享,賦能消費電子等多個行業為消費電子行業提質增效提供助力,推動數據與實體的結合,改變行業發展格局,在消費電子行業中AI技術驅動下的產品創新也為消費電子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AI將促進在人機交互和空間計算上的進化,AI大模型從軟件層面進一步將傳感技術完善,使其更加全面和精準,例如語音交互和視覺識別,生物傳感等。都會帶來更多在終端上人機交互的演進。”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潘雪菲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年來,消費者對智能化的需求更加增長顯著。以家電為例,GfK零售數據顯示,2023年1-7月中國家電市場整體智能化率已達到44.2%,對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3.0個百分點。其中,白電的智能化占比增長最為明顯,空調較去年同期上漲8.5個百分點。
對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智能功能包括解放雙手(如智能掃地機器人)、降低成本(如降低能源消耗的綠色節能產品)以及全屋智能。
在硬件層面,帶有硬件AI引擎處理器的終端面臨著一次激動人心的井噴式發展。目前,眾多廠商計劃或已經推出搭載硬件AI引擎的移動處理器,新技術增強了筆記本電腦的本地AI運算能力。
終端設備是否集成硬件AI引擎以及AI引擎的性能如何,將成為消費者購買設備的重要參考因素。IDC 預測,到2026年,中國市場中近50%的終端設備的處理器將帶有AI引擎技術。
而AI的成熟也將帶動新品類的增長,目前處于較早期仍未大規模起量的AR/VR/XR有望在AI助推下迎來大規模爆發。GfK認為,消費電子的第四輪周期將以AI+XR引領。
“但是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硬件、軟件算法和相關應用都需要互相配合發展。目前只能說找到更多發展著力點。”潘雪菲表示。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