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AI+硬件應用!深圳一日連發兩部行動計劃一體機、芯片、靈巧手等都在列
《科創板日報》3月3日訊 僅僅一日內,深圳市便針對“AI+”中的終端與具身智能機器人,接連發布兩份計劃。
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印發《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下文簡稱“《機器人計劃》”);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深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6年)》(下文簡稱“《AI終端計劃》”)。
其中,《機器人計劃》提出,目標到2027年,在機器人關鍵核心零部件、AI芯片、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融合技術、多模態感知技術、高精度運動控制技術、靈巧操作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培育估值過百億企業10家以上、營收超十億企業20家以上,實現十億級應用場景落地50個以上,關聯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相關企業超過1200家。打造公共服務平臺矩陣,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創新團隊等加入,形成更完善的產業生態,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綜合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并且,重點支持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AI芯片、仿生靈巧手、基座及垂直領域大模型、本體控制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揭榜掛帥、項目經理人制、業主制等方式分階段、分批次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月28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等部門印發了《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同樣圍繞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大腦"大模型、"小腦"模型技能庫、機器人運動控制、核心零部件、智能芯片等具身智能關鍵技術,促進產學研協同攻關。并提出到2027年,在產業規模方面,北京將培育產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不少于50家,形成量產產品不少于50款,在科研教育、工業商業、個性化服務三大場景實現不少于100項規模化應用,力爭推動萬臺具身機器人規模落地,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并將建設不少于2個具身智能特色產業集聚區,打造具身智能領域產教融合基地,營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具身智能產業生態。
另外,深圳市今日發布的《AI終端計劃》則提出,目標到2026年,人工智能終端產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含深度”進一步提升,產業生態持續豐富,全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模達8000億元以上、力爭1萬億元,集聚不少于10家現象級人工智能終端企業,人工智能終端產品產量突破1.5億臺,在手機、計算機、大模型一體機、可穿戴設備等領域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能終端產品,在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養老、智慧政務等領域打造60個以上人工智能終端典型應用場景。
其中“重點品類”包括人工智能手機、人工智能計算機(含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平板電腦、大模型一體機、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影像設備、全屋智能產品、工業級人工智能終端、其他新型人工智能終端。
“重點任務”包括:加快發展端側大模型;提升人工智能終端基礎軟硬件水平;推動形成人工智能終端產業強大企業梯隊;營造多元繁榮的人工智能終端應用生態;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終端標準體系;搭建產業開放創新平臺;加強人工智能終端產品推廣;積極拓展人工智能終端應用場景;加強隱私安全保護。
近年來,深圳已針對智能終端,多次發布行動計劃及支撐舉措,例如《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智能終端產業發展扶持計劃操作規程》、《深圳市推動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深圳市培育發展智能終端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本次則是直接將針對范圍細化聚焦到AI終端。
深圳近日在“AI+”方面布局力度明顯加大:在2月23日的發布會上,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副局長、市人工智能產業辦公室主任林毅表示,深圳將推動模力營等創新孵化器持續優化空間、算力、模型、資本等一站式服務,用創新孵化器解決空間難題;設立100億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基金,聚焦人工智能的軟件、硬件、具身智能等方向,投資一批高成長性企業,用百億基金解決融資難題。
另外,深圳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科技創新局局長張林表示,2025年,深圳將多渠道募集45億元資金,專項用于模型、語料、場景補貼、科技研發等,為企業使用算力提供最高60%、最高1000萬元的資助,預計3月起接受企業申報。
據《科創板日報》不完全統計,A股中深圳AI相關消費電子/機器人/芯片等行業公司包括: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