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春節遇上“科技范兒”:爬山一鍵開“外掛”機器人在景區整活

春節遇上“科技范兒”:爬山一鍵開“外掛”機器人在景區整活

新火種    2025-03-01

在科技蓬勃發展的當下,春節這個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節日,正借助各種高科技元素煥發出全新的活力。從精彩紛呈的春晚舞臺,到繁忙有序的春運交通,再到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現場,科技的身影無處不在,為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

春晚舞臺:

機器人轉手絹又賽博又接地氣

在今年春晚的創意融合舞蹈《秧 BOT》中,16個人形機器人H1成為一大亮點。

圖片來源:央視官網視頻截圖

它們身著喜慶的秧歌服,手持鮮艷的紅手帕,與舞蹈演員配合默契。這些機器人憑借AI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和360°全景深度感知技術,展現出出色的運動控制能力,最大關節扭矩高達360N?m。通過AI算法,它們還能“聽懂”音樂,不僅能跟上節奏,還能像人類一樣感受舞蹈動作背后的韻味,并根據音樂實時調整動作,跳出又穩又好看的舞蹈,讓網友直呼“又賽博又接地氣”。

圖片來源:宇樹科技

虛擬技術在春晚的應用也愈發成熟。

蛇年春晚中,總臺將AR、XR+VP、裸眼3D等多種先進技術深度融合,打破了現實與虛擬的界限。比如在歌曲《棟梁》的表演中,運用XR+VP技術,將舞臺范圍無限拓展,把觀眾席、舞臺地屏、背景大屏巧妙連通,成功將申遺成功的“北京中軸線”搬上舞臺屏幕,讓演員仿佛站在歷史的中軸線上放聲高歌,觀眾在欣賞歌曲的同時,也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在歌曲《玉盤》里,演播廳棚頂仿若“打開”,連接上浩瀚宇宙,航天員緩緩從遠處飛向舞臺,與孩子們隔空互動,臺上臺下融為一體、演員與虛擬景觀實時交互的精彩場景,讓觀眾沉浸在如夢如幻的舞臺世界。

春節活動

爬山一鍵開“外掛” 機器人在景區整活

春節期間,各地借助科技力量為傳統節日增添了別樣的氛圍和樂趣。

在多地的古城、景區、商業街,AR燈光秀成為熱門活動,不久前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雪山光影秀更是成功“出圈”。這場光影秀以巨型陽明灘大橋雪雕為主體,融合3D Mapping(3D 立體投影)、激光等先進數字技術,將中央大街、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火車站等當地標志性建筑以AR投影形式呈現在雪雕上,光影變幻間,游客領略到哈爾濱獨特的冰雪魅力,紛紛駐足觀看、拍照打卡。

1月28日除夕夜,重慶“兩江四岸”上演了一場無人機燈光秀,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觀賞,共同迎接農歷蛇年的到來。當晚,無人機編隊飛行,在空中變換出各種圖案和文字,為觀眾帶來一場“光影盛宴”。

上游新聞簽約攝影師 羅川 攝

在泰山景區,為幫助老年人和體力較差的游客登山,“外骨骼機器人”首次投入使用。這款機器人自重僅1.8kg,運用先進的人體工學設計以及動力、電子和AI算法等核心技術,能夠感知下肢運動趨勢并提供助力。一次充電可支持行走約14公里,目前處于試運營階段,預計3月初將批量投放市場,為游客登山提供了更加貼心的幫助。

此外,多地景區還出現了各種有趣的機器人。在北京廠甸廟會,游客們能看到穿上紅馬甲的機器狗和拜大年的機器人;在江蘇淮安板閘遺址公園,游客可與機器人互動;浙江金華之光文化廣場科技館的機器狗“笨笨”穿上節日盛裝同小朋友“拜年”;浙江嘉興烏鎮景區內,機器人與小朋友握手互動,還有拜年表演。北京舉辦的首個“AI 廟會”更是打造了上百處人工智能場景,機器人樂隊表演、仿生人版白娘子舞蹈、機器人京劇表演和川劇變臉等節目吸引了數萬游客,機器人還能做糖人、調酒、做甜品,讓人們近距離體驗到科技的魅力。

春運旅途:

AI加持,移動充電、智能潮汐機器人“上崗”

2025年春運從1月14日開始,至2月22日結束,面對近90億人次的龐大出行流量,科技成為緩解交通壓力、提升出行體驗的關鍵力量。

在高速公路出行方面,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搭建起智慧交通網絡。交通部門借助這一網絡,能夠實時監測并調度易擁堵路段和收費站,保障車流順暢。服務區充電樁狀態也實現了實時監測,并通過多個平臺動態發布,方便車主提前規劃充電。

全國3.5萬個充電樁“上崗”,高速公路服務區覆蓋率達到98%。浙江、江蘇、廣東等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大的省份,加快超快充設施建設,建成了600kW-800kW的超充電站,實現充電“一秒一公里”,有效緩解了新能源車主的“補能焦慮”。移動充電機器人在多地服務區投入使用,實現從“人找樁”到“樁找人”的轉變,為車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充電服務。

一臺移動充電機器人正在給一輛新能源小轎車充電。資料圖(視覺中國)

高速公路收費站也迎來了“智能幫手”。在浙江省交通集團寧波管理中心陸埠收費站,“智能潮汐機器人”投入使用。當進口流量大于出口時,它能迅速向出口側移動,將進口車道由3條拓展為4條,整個切換過程不到2分鐘。這些機器人由太陽能供電,收費員通過按鍵就能控制其移動,移動時還會通過爆閃警示燈光和語音提示,提醒司乘人員避讓。“智能潮汐機器人”投入使用后,陸埠收費站早晚高峰擁堵時間大幅縮短,通行效率顯著提高。

綜合自:央視網、環球網、科技日報、每日經濟新聞、中國網、哈爾濱日報、央視新聞、上觀新聞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