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觀察|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探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最佳路徑
7月4日,在上海開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全體會議上,圍繞“以共商促共享 以善治促善智”主題,尋求人工智能大潮之下的技術飛躍和向善治理的“全球治理”最佳路徑,成為大會及行業的關注重點。
在黃浦江畔的上海世博展覽館,圍繞核心技術、智能終端以及應用賦能三大板塊,今年的人工智能大會展覽面積超過了5.2萬平方米。除了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科大訊飛以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頭部企業,百川智能、智譜、階躍星辰等AI新銳勢力也在大會上嶄露頭角。主辦方的數據顯示,今年人工智能大會的參展企業數、亮點展品數、首發首秀數均創下歷史新高。
在這生機蓬勃的場景背后,人工智能產業相關的大模型、算力、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重點領域都已漸趨成熟,人工智能技術成果、行業應用已經邁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階段。圍繞“以共商促共享 以善治促善智”這一大會主題,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以及向善治理成為焦點。
在開幕式上,上海向全球發布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宣言提出,要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維護人工智能安全,構建人工智能的治理體系,加強社會參與和提升公眾素養,提升生活品質與社會福祉,呼吁各方積極響應,攜手行動,共同推動人工智能造福全人類。
全球治理,成為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一個關鍵詞。在今天上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全體會議上,來自全球的多位專家學者對于人工智能發展以及面臨的風險進行了深入探討。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認為,人工智能在技術發展、應用方面帶來的風險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技術內在問題,自主人工智能系統長遠來講,對人類社會可能產生的威脅;第二,基于技術開發帶來風險,包括數據安全問題、算法歧視、能源環境等等問題;第三,技術應用,包括誤用或者濫用等,“這些問題都是不可忽視的”。
如何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盡可能地讓它收益最大化?同時把風險降到最低?薛瀾院長談道,中國目前已經構建了多維度、多層次、多領域、多舉措的整體治理體系,但從全球角度來講,人工智能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基礎設施鴻溝、數字素養鴻溝、人工智能發展鴻溝等等,這些問題必須共同努力得以解決。
薛瀾院長認為,面對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多途徑建立國際交流及防控體系,加強政府間的多邊對話機制;同時,也希望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能夠真正起到綜合全面協調的作用,加強國際合作協議,同時在產業、科學界共同努力下推動人工智能合理發展。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惠妍講席教授周伯文從技術角度對于AI發展提出了“人工智能45度平衡率”發展體系。
他談道,總體來看,目前AI模型安全的提升還遠遠落后于性能的提升,“從人才密集度、商業驅動力,以及算力的投入度方面對比來看,對于AI安全度投入遠遠落后于AI本身的投入。”所以AI發展需要兼顧安全與性能,要找到AI安全優先但又能保證AI能力長期發展的技術體系,平衡AI安全和能力的投入,共同構建開放、安全的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生態和人才發展環境,是對于人工智能“向善”發展的路徑之一。
近年來,我國對于人工智能發展從底層產業應用到數據治理規則等多個緯度推出了相關的準則規則。2019年發布的《人工智能治理準則》以及涉及到多個領域場景的法律法規相繼出臺,為人工智能發展開創了良好的機遇和環境。
去年十月,中國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圍繞人工智能發展、安全、治理三個方面,系統闡述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國方案,就各方普遍關切的問題提出建設性解決思路,為相關國際討論和規則制定提供了藍本,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在人工智能發展的全新階段,需要全人類的努力合理發展。全球治理,尋求前沿技術突破和倫理道德之間的最佳平衡點,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發展新階段的重要課題。
上游新聞記者 楊昕華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