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行業招聘平均月薪1.8萬!廣東這些新職業月薪過萬
“廣東好揾工”新聞專題
都回來啦!春節后人口遷入,廣東全國第一!
東西南北中,發展到廣東。2024年,廣東城鎮新增就業超143萬人,是過去6年間的最高值。在經濟整體承壓的背景下,廣東就業穩中有升,背后折射經濟發展質量在提升。
東西南北中,廣東好揾工。黃坤明書記在新春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透露,今年,廣東將以“粵聚英才、粵見未來”為主題,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拿出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崗位,吸納100萬高校畢業生來粵就業創業。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推出“廣東好揾工”新聞專題,結合廣東就業創業政策創新,深挖就業招聘數據,展現廣東就業市場“新職業+新政策+新青年”的多元圖景,觀察分析“穩就業”的“粵式樣本”。第二期,挖掘主要求職網站新職業招聘數據,看廣東數智新興行業人才供求現狀。
1.84萬元!這是線上招聘平臺近8000條廣東無人機相關職位信息的平均招聘月薪。新春開工季,多個招聘平臺數據顯示,憑借豐富的產業資源、優秀的營商環境,廣東成為不少企業招聘和人才求職的首選之地。尤其在近年火熱的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智能制造等新職業密集領域,人才需求持續攀升。什么是新職業?人才缺口有多大?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帶你一探究竟。
廣東多地春招求職人數增速顯著
2025年新春開工前兩周,多個線上招聘平臺先后披露招聘求職數據發展趨勢。綜合各平臺數據可見,今年春招市場供需兩端快速升溫,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出強大的人才磁吸效應。
據獵聘平臺數據,2025年新春開工首周新發職位城市分布TOP20中,廣東城市占四席,其中,深圳以10.10%的占比居全國前二,廣州(5.68%)、東莞(1.65%)、佛山(1.27%)榜上有名。首周跨城市求職者中,超10%將簡歷投向廣、深、莞等廣東城市。
智聯招聘平臺數據則顯示,春招第二周,求職人數環比增速TOP10城市榜單中,廣東占據5席,其中深圳以42.1%的環比增速領跑全國,東莞、佛山、廣州分列第二、三、四位,珠海也躋身榜單前九。
數智新職業人才需求量大
而從招聘職位來看,獵聘平臺指出,隨著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加速推進,各行各業對技術類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算法工程師和系統工程師等技術核心職位,新春首周新發職位同比增長均超20%。智聯招聘平臺數據也顯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領域、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智能制造領域,以及大健康產業、生活服務業等人才需求同比增長顯著。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留意到,今年春招市場人才需求旺盛的多個職位,與近年人社部門發布的新職業密切相關。所謂“新職業”,是指經濟社會發展中已經存在一定規模的從業人員且具有相對成熟的職業技能,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未收錄的職業。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人社部已先后發布了6批共計93個新職業。其中,數字技術、智能制造、綠色發展、生活服務等領域是“上新”重點。如智能網聯汽車裝調運維員、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儲能電站運維管理員等,都是2024年發布的新職業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周廣肅表示,新職業往往由產業變革而生,待從業人員數量和質量提升后,又會成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的有力支撐,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人工智能人才供需雙旺
高度集聚廣深地區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從獵聘、智聯招聘、BOSS直聘等線上招聘平臺采集了超8.3萬條廣東地區的新職業招聘信息,嘗試進一步了解各個新職業人才供需情況。
今年春節期間,DeepSeek在全球范圍內火速出圈,人工智能相關話題頻上熱搜。AI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相關人才需求持續上升。2019年以來,我國陸續發布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能訓練師、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等3個新職業,它們快速成為職場“香餑餑”。
據廣州市人社局公開信息,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在納入新職業名單的當年,便進入《廣州企業緊缺急需職業(工種)目錄(2019年)》;人工智能訓練師也在《廣州企業緊缺急需職業(工種)目錄(2024年)》榜上有名。
今年廣東春招市場上,人工智能領域延續供需雙旺態勢,且企業和人才都高度集中在廣深地區。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采集結果顯示,省內35.22%的人工智能相關招聘信息來自深圳,23.05%來自廣州。智聯招聘平臺數據也顯示,全國人工智能行業求職人數TOP10榜單中,深圳(11.7%)、廣州(5.7%)分列第二、第五位。
薪酬方面,人工智能行業的高薪區間職位比重較高。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廣東地區超六成人工智能相關職位開出萬元以上月薪,更有14.22%的職位月薪在3萬元以上。
廣東無人機相關職位
平均招聘月薪達1.84萬元
同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的還有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根據中國民航局數據,截至2024年6月,全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已達187.5萬架。但截至2023年底,全國只有19.44萬人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今年春招首周,全國無人機工程師、無人機飛手招聘分別同比增長57%、77%。而在大疆、億航、極飛等多家無人機龍頭企業的大本營——廣東,人才缺口更加明顯。南都大數據研究院采集到近8000條廣東地區的無人機相關招聘信息,占全部新職業招聘信息約9.5%,不少企業大量招聘無人機飛手、無人機檢修等職位,以滿足如媒體拍攝、農用、智慧巡檢等多方面業務需求。同時,多家研發企業正高薪招攬如飛控算法工程師、飛行器結構設計、空管系統開發等核心研發職位,分布在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多個城市,帶動無人機領域平均招聘月薪達1.84萬元。
高薪招聘外語主播
開拓跨境直播電商
眾多新職業中,公眾最為熟悉的莫過于網絡主播。該職業雖于2024年才“入編”成為新職業,但在行業內,網絡主播已歷經多年發展,開辟出直播電商、本地生活、房產、三農、招聘等細分賽道。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發布的2024年《網絡主播新職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5月末,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主播賬號已累計開通超1.8億個;截至2023年12月,職業主播數量已達1508萬人;預計2025年我國直播行業的人才缺口為1941.5萬人。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留意到,致力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的廣州,正吸引大批企業和人才集聚。數據采集結果顯示,廣東省內20.62%的網絡主播相關招聘信息來自廣州。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業對主播的外語技能提出明確要求,月薪普遍在萬元以上,旨在開拓跨境直播電商業務。此外,也有不少企業招聘直播運營、數據分析師等幕后職位。
專業人才稀缺
部分新職業面臨供求矛盾
一方面是企業對人才求賢若渴,另一方面是部分新職業仍處于野蠻生長階段,面臨專業人才不足、職業標準不清、社會認同度不高等挑戰。
獵聘數據顯示,今年新春開工,全行業對本科及以上學歷要求的職位占比64.98%,而在人工智能行業,本科及以上學歷要求的職位占比84.24%,遠遠高出平均水平。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但市場上符合要求的高學歷人才卻相對短缺。
在無人機領域,與普通消費者常用的輕型、微型無人機不同,企業無人機飛手多需要執行小型、中型、大型無人機的飛行任務,這意味著求職者必須根據《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的要求取得相應執照,才滿足職位需求。在招聘平臺上,一些職位還提出“持有民航局多旋翼無人機超視距駕駛員執照”“有一定油動固定翼飛行調試經驗”等細分要求。
一些學歷門檻相對不高的新職業則常被誤解。例如,為滿足廣大旅游消費者個性需求的民宿行業蓬勃發展,短短幾年間從業者數量便實現由少數到百萬級的規??缭剑袼薰芗乙灿?022年設立為新職業,定義為提供客戶住宿、餐飲以及當地自然環境、文化與生活方式體驗等定制化服務的人員。但在采訪過程中,鮮有從業者說得清自己與傳統酒店從業人員之間的具體區別,大多只在工作時間和薪酬結構上提及二者差異。還有就讀酒店管理專業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求職過程中并未將酒店與民宿視為兩種不同行業。
多措并舉
助力企業和人才供需適配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留意到,為培養、吸引更多適應新技術、新職業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加快推動人才實現供需適配,廣東先后出臺多項舉措。
作為用工大省,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新職業技能人才培訓評價,推進“一試雙證”。技能人才通過在人社部門備案的有關行業和企業組織的考核,即可獲得人社部門認可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及由有關行業和企業出具的職業認證證書。公開信息顯示,巨量認證、騰訊等多家企業已備案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拉通產業人才標準和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帶動符合新產業需求的人才快速增長。
基于粵港澳大灣區的特殊區位,廣東還推出“一試多證”人才培養評價模式,考生一次考試合格后,可同時獲得廣東省技能人才評價證書、香港專業能力評估證書或澳門職業能力證明書以及國際行業權威證書。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粵港澳三地累計組織182批次、5099人次參加“一試多證”考試,4002人獲得相關技能證書。
在人才培養層面,多所高校積極回應國家、區域對人才的所急所需,調整專業設置。2024年,廣東41所本科高校共新增92個本科專業,且大部分涉及交叉學科。如華南理工大學新設了軟物質科學與工程、智能海洋裝備兩個審批專業,均為全國首創和唯一新增。其中,軟物質科學與工程專業跨越物理、化學、生物和工程四大學科,瞄準高端新型電子信息、半導體照明電動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智能海洋裝備專業加強了海洋工程、機械工程、智能技術、大數據處理、軟件設計等學科交叉知識的深度融合,服務傳統海洋產業轉型升級。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楊偉國表示,促進新職業從業者能力提升的最大動力是“新”,新職業能夠帶來成就感,也預示著社會發展的可能方向,未來的職業發展空間可能更加廣闊。并且,由于新職業從業人數較少,因此從業者的收入報酬、工作環境等各個方面會比較好,同時新職業帶有一定探索性、主動性,這些因素都會推動更多人進入新職業的領域當中。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