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山東兩會|山東省政協委員張振東:加大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司法案件審理中的應用
2025年1月20日,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張振東在今年山東兩會上提交了一份提案,主要內容是關于加大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司法案件審理中應用的建議。
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規范和加強人工智能司法應用的意見》,推動人工智能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2024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發布“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將AI技術深度融合到司法工作中,旨在提升審判效率、優化裁決的公正性。
張振東認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司法案件審理中的應用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強法律服務能力的關鍵步驟,是國家推進司法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國家法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張振東分析,目前,山東省司法案件審理過程中,簡單高頻案件辦理任務繁重,消耗了辦案工作人員的大量精力,影響了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一些復雜案件由于人手不足,處理不及時或因辦案人員專業能力不同造成同案不同判等現象,影響了司法機關公信力。
張振東建議,將AI技術與案件審理工作相結合,通過持續的技術迭代和優化,有效減輕司法機關的工作負擔,排除人為干擾,減少行政腐敗,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提升司法工作的公信力。
(一)提升司法工作人員智能化技術應用水平
一是定期開展AI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專業培訓,并及時更新培訓內容,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技術環境,不斷提高司法工作者的智能化技術素養。二是司法機關與高校聯合開展跨學科的專項人才培養,培養既懂法律又懂AI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為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案件審理中的應用提供人才儲備。
(二)建立數據共享和安全機制
加強政府部門、司法機關之間的數據共享與協同,整合公民數據信息、案件信息、法律法規等多源數據,為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更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持,打破數據孤島。
建立嚴格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運用加密、權限管理等技術手段,確保案件審理數據在采集、存儲、傳輸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
(三)構建人工智能大模型
建立案件審理的自動分析、自動推送、自動預警等智能綜合平臺,明確分類標準,進行案件自動分類和分流,減少人工干預;精細化梳理審理要點和標準化配置,在各環節節點均設置審核、確認、決定選項和提示,為司法工作者提供相對統一的審理思路和標準,限制自由裁量空間,減少因個體差異導致的同案不同判現象。
完善大模型的智能輔助功能。在立案階段,通過AI技術,進行初步篩選證據、預測可能的法律后果,提升工作效率;在庭審階段,通過智能審查、量刑預測、庭審提綱與裁判文書的自動生成,提高效能。
強化大模型的智能監督功能。對案件的審理過程進行全方位、全周期的動態監督,嚴把案件受理、流轉、辦理等流程節點,全程可留痕回溯;構建定期自查、逐級評查、重點抽查的案件大數據資源庫,運用AI技術對所有已審理案件進行比對、分析,發現審理結果異常時發出警告。
(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暢通反饋渠道
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對模型的開發、應用和維護進行全程監督,確保其合法、合規、公正運行;規范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案件審理中的應用范圍、使用規則和責任劃分;創建有效的反饋渠道,并根據收到的反饋不斷優化和完善AI系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