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東南亞AI監管指南曝光:拒絕歐式嚴管風格看好東盟發展潛力

東南亞AI監管指南曝光:拒絕歐式嚴管風格看好東盟發展潛力

新火種    2023-10-19

10月11日訊(編輯 馬蘭)對于人工智能的監管,全球仍處于一種比較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政府希望從嚴控制,但也有國家傾向寬容對待,以加速發展。

以歐盟為代表的嚴格監管派就一直希望聯合全球政府,設立一套與其歐盟嚴格監管框架相一致的全球規則,但這一提議顯然沒有很多人買賬。

據最新曝光的一份東盟人工智能監管草案,10個東盟成員國只要求企業考慮各國的文化差異,但并沒有具體規定不可接受的風險類別標準。此外,該草案稱東盟的人工智能指南是一份自愿性文件,旨在指導各國的法規。

目前,該草案已經分發給各科技公司征求反饋,預計將在2024年1月底的東盟數字部長會議期間最終確定,Meta、IBM以及谷歌都已收到該份草案。

尊重“個性”

東盟國家擁有近7億人口,包含一千多個民族,注定文化十分多元。因此,各國在審查制度、公共內容和仇恨言論方面的規定大相徑庭,而這直接影響到了當地對人工智能監管規定的考量。

東盟指南草案警告了人工智能被用于虛假信息、深度造假等事件的風險,并建議企業建立人工智能風險評估和治理培訓機構,但將具體的應對方式和規則細節留給各國自行決定。

技術高管們認為,東盟相對不干涉的做法無疑對商業企業更加友好,其減輕了公司滿足當地復雜法律之外的壓力,并允許更多創新出現。

歐盟模式難推廣

三名東盟國家的高級官員透露,他們看好人工智能在東南亞的潛力,并認為歐盟的監管規則出臺的過快了,而沒有對該技術的危害和好處擁有全面的認識。

與此同時,日本和韓國等其他國家也對人工智能采取了類似的寬松監管模式,這些“寬容”無疑讓歐盟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標準很難實施和推廣。

歐盟官員今年早些時候訪問了亞洲國家,試圖說服亞洲各國政府效仿歐盟的做法,為科技公司制定新的人工智能規則,其中包括披露受版權保護和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其中,風險控制和執行是歐盟規則的核心內容。

歐盟發言人則表示,重要的是要有類似的原則,但并不追求完全協調。文化差異不可避免,但基本原則很關鍵。

歐盟官員稍早還透露,他們將繼續和東南亞國家會談,以就更原則性的內容達成一致。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