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高投智城常務副總經理紀良文:讓大數據褪去軟硬件的華麗外表,成為城市發展紅利
10月14日訊(編輯 李夢琪)10月12日-10月14日,2023全球智慧城市博覽會在上海舉辦。上饒高投智城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紀良文博士以《基于智能化數字底座的新一代產城融合運營中心》為題分享了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經驗。
圍繞智慧城市建設現狀、建設模式、發展趨勢等問題,紀良文在現場接受了專訪。在其看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處于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新階段,需要破解數據供給不足、數據共享流通難等問題,要讓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載體。以下為訪談完整內容:
紀良文:智慧城市現在被稱為新型智慧城市,早期智慧城市更多側重于設備網絡化和城市信息化兩張網的基礎進行建設。目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處于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新階段,需要破解數據供給不足、數據共享流通難等問題,讓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載體。
紀良文:通常來講,智慧城市建設目前大概有4種模式:
1)政府建設模式:該模式以政府為牽頭單位,一次性出資或分階段建設完畢,主要包括服務于政府的非盈利性應用。
2)政府和企業合作建設模式:該模式由政府先期投資建設,后期由政府授權企業提供專業的運維服務;對數據安全保護等級低、需長期運營且具備一定盈利能力的項目作為民營智慧城市投資試點,例如在城市綜合管廊、社區服務、智慧養老的運維服務等領域,通過機制模式創新,吸引民營資本參與建設運營,同時也為民營資本積極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3)BOT模式:該模式下的智慧城市項目由承包商負責建設并獲得合理回報,項目驗收合格后移交給政府。
4)企業運營商建設模式:在該模式下,項目的建設、運營與管理等都是由運營商獨自承擔的,政府側重于做好市場監管、制定政策、優化資源配置等工作。
紀良文:圍繞上饒市高鐵經濟試驗區實際需求,即城市治理和產業服務兩個方向,有兩點可以和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打造一個數字底座和中樞系統,進而形成“城市操作系統”基礎版,基于這個操作系統就可以打通信息物理系統CPS的交互融合。
第二,通過智能化數字底座的賦能,我們實現了“1+2+N”的總體布局,使得產業發展和城市治理相互協同,形成一個正循環。
紀良文:當前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在數據大融合的時代,如何讓大數據成為城市發展紅利賦能千行百業產生出價值,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一堆軟硬件的華麗外表上。
圍繞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智慧城市需要頂層設計,形成總體設計、分步實施,這是第一步。
第二,在這個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圍繞城市治理精細化、產業發展價值化,一定讓我們核心的技術賦能到我們產業發展和城市治理的實際需求中,并產生價值,只有產生價值的技術才是好的技術,這也是我們后續努力的一個方向。
我們的智慧城市建設一定是和產業發展,和城市的干凈、有序、安全緊密結合起來。只有真正賦能到具體場景,這些軟硬件技術才不止是華麗外表,產生實際價值。這也是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各界同行要一起努力的方向。
紀良文:就是剛才說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從城市治理精細化、產業發展價值化兩個維度展開。我們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智慧產城融合運營中心也是圍繞這兩個方向建設,目前打造了一個基礎版的產業大腦和城市治理,根據后續場景的不斷豐富,我們能夠基于智能化底座進行集約化管理,實現開箱即用零部署、平滑遷移零差異、數據安全零隱患、生態開放零限制。
紀良文:我們上饒高投智城科技有限公司是國有控股的一家混改制高科技企業,我們成立的目的就是基于這樣的混改的體制的優勢,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面的人才,提供新型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為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數字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很好的助力和樣板。
我們這次展臺帶來了城市大腦、數字政務和智慧校園等解決方案。尤其智慧產城融合運營中心解決方案是一大亮點,它為區縣域經濟發展和城市治理提供了一個樣板,后續我們也圍繞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紀良文:在我看來,智慧城市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一個關鍵階段。隨著新技術的創新升級,其應用場景的痛點也在逐漸顯露。我們認為整個智慧城市的下半場,有以下三個發展方向:
第一、提供“以人為本”的惠民服務,實現老百姓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一窗式綜合受理”的服務不斷走向深化。
第二、城市治理走向精細化,利用“大智移云”等核心技術,下“繡花針”功夫。目前,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與精細化治理深度融合是越來越重要的方向。
第三、“數產融合”價值最大化,不體現價值的技術再好也走不下去。圍繞數字產業的發展,也就是圍繞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政府提供的一些政策支持、資金、生態鏈以及“上云”服務等方面需求,建立“法人全經營周期”的管理,一定要賦能到具體的數字產業經營環節,產生價值。
紀良文:打造智慧城市,就是打造城市運行的“操作系統”,有了操作系統,就可以加載“平臺+生態”,對城市服務和產業融合具有重要的關聯意義,比如通過數智政務的建設,不僅實現“善政”“惠民”,還能通過打造“法人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實現“惠企”、促進數字經濟產業更好發展。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