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最先取代哪些人
燃油車被新能源車取代僅用了不到五年時間,而機器人、AI替代人力是一個更痛苦的抉擇過程。然而,這個抉擇一定會到來。AI繼續發展最先取代哪些人?
首先,最先被取代的,是低門檻、重復勞動的職業。當“蘿卜快跑”在武漢運行時,出租車和網約車司機們神經高度緊張,他們的緊張是有道理的。如果自動駕駛真的比人類更高效、更安全,那么取代人類就只是時間問題。同樣的替代,還包括工廠流水線的工人、送外賣的小哥以及送的小快遞哥。之前江蘇有個廠子,改造之前廠里有200多人,改造之后只剩下不到20人。這些人加起來,工資總額肯定超過1億元。況且,這些取代人類的機器并不是正宗的強人工智能,而只是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延伸,實現起來并不難。既然替代條件已經達到,為什么還沒有全面替代呢?其實原因殘酷又簡單:因為很多人的薪酬比機器還低。機器雖然用人少,但用人都是高學歷的,高學歷對應高薪酬。再加上機器本身要消耗大量能源,算下來并不比真人便宜。所以,用無人機送披薩在十年前就有了,但十年過去了,大部分人還是沒吃過無人機送的外賣。這就是成本限制了替代,不是不能,而是人比機器更便宜、更可靠。
其次,未來可能被取代的是一些高門檻的職業。現在大家普遍關注的AI,主要是模仿人類的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天然具有比人類更強的優勢。比如,醫院的醫生要看CT片,過去很多人迷信老醫生,老醫生善于從片子中找到蛛絲馬跡,確定病因。但未來,看片一定是AI的特長,因為AI能夠精確分析每個像素,這是肉眼無法達到的精度。醫生的職業很像AI的工作方式,通過匯總病人的各種信息來找到病因,確定病癥。而AI的信息匯總能力比人類要強很多。因此,只要給AI足夠多的信息,AI看病的能力可能會比人類更強。所以,AI對醫生這個職業構成了挑戰。
當然,醫生并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還是科學家??茖W研究是有風險的,有些科學家辛辛苦苦研究數十年,結果發現研究方向是錯誤的。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谷歌DeepMind的“阿爾法折疊”(AlphaFold)。人類社會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數千名科學家竭盡全力,才認識了千萬個蛋白質,而阿爾法折疊利用AI技術,一口氣預測了5億多個蛋白質。目前,很多科研團隊都在尋找AI人才。人們發現,AI對于科研的作用就像槍炮對于刀劍,時代變了,汽車時代不能再靠兩條腿來取勝了。
綜上,在AI時代,預計有2億人的工作可能被取代。其中,1億是基礎勞動者,這部分取代技術已經成熟,取代進度取決于人力和AI的成本對比。另外1億是高級腦力勞動者,例如醫生——看病AI更強,手術也有更先進的機器人;教師——熟練使用AI的學生,可能不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老師去教授;教授——可能辛苦努力數十年,卻發現AI顛覆了研發路線,之前的投入似乎白費了;還有剪輯、特效、3D建模、游戲制作等領域,因為AI生成的內容量大且質量尚可。這些領域的工作可能會被AI取代,但如果從業者能夠積極與AI合作,那么他們將以更高的效率脫穎而出,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所以,與其說被取代,不如說是生產方式和生產工具發生了改變。馬克思說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也許真的到了AI全面取代人類工作的時候,人類的生產關系早已發生改變。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