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會特別報道·駛向萬億②重慶:更“智能”的路,通往無人駕駛的春天
編者按
2023智博會開幕在即,今年的年度主旨之一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何聚焦這一主旨?背后自有考量——2023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在謀劃今后五年工作時提出,要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級產業集群;今年6月重慶宣布打造的“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中,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級產業集群。
作為汽車重鎮,在汽車產業迎來百年變革浪潮背景下,換道超車已成為重慶的必然選擇。2023智博會開幕之際,華龍網聚焦車路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生態,走訪多家企業、園區及政府部門,推出《智博會特別報道·駛向萬億》,勾勒產業發展圖景,尋找轉型升級良方。
無人駕駛車輛自動變道行駛。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裕錕 攝
01
精準導航,攻克復雜之路
重慶的解放碑、洪崖洞、磁器口等景點,吸引著八方游客。對于全國的“老司機們”,重慶也是一座必打卡的城市,復雜的道路、多變的地形,考驗著每一位司機。
比如位于南岸區的黃桷灣立交橋,因有5層、多達20余條匝道而聞名,層層疊疊如同“盤龍”;
渝中區的解放碑地下環道,6.3公里的路程,由“一環、七聯絡、N連通”組成,繁多的岔路口,讓司機“懵圈”……
然而不少人發現,如今這些路似乎變“簡單”了。使用導航系統,能精準指路,以往沒有信號的隧道里也能照常使用。
“以前,類似解放碑地下環道的隧道,是需要隧道運營方布置增設一些定位信標,如偽基站和藍牙等,讓隧道內也能和地面一樣接收到衛星信號。”高德地圖產品經理崔博告訴記者,雖然依靠這類技術,導航軟件能照常導航,但精度還是會受影響。
高德推出隧道導航,讓司機在隧道內不再迷路。受訪者供圖
為此高德推出了隧道導航,并不需要依賴偽基站等外部設備,而是在完全接收不到衛星信號的情況下,通過整合多種手機傳感器(氣壓、光照、基站、藍牙)等,進行混合實時運算,得出精確性和穩定性更高的結果,從而獲得隧道內的位置信息,讓司機不再“迷路”。
不僅如此,如今導航的功能也越加強大。比如高德地圖在重慶上線的“綠燈導航”功能,可在用戶駕車導航至某些紅綠燈路段時,根據車輛當前實時位置、即將通過的紅綠燈路口距離、車流量等綜合信息,實時推薦建議的車速范圍,從而幫助用戶實現“一路綠燈”的理想通行效果,緩解駕車過程中的過燈焦慮。
據了解,該功能是應用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連續穩定、精準高效的定位能力,再結合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等前沿技術構建核心算力,從而為用戶計算得出在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下,車輛能在綠燈時機通過前方某一個或多個紅綠燈路口的時速范圍。
永川街頭的無人駕駛汽車站點。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裕錕 攝
02
無人駕駛,彰顯自動之路
“媽媽,為什么這個車沒有司機啊?”“因為這是無人駕駛車,是自動的。”在重慶市永川區高鐵站,林莉帶著兒子,打上一輛“蘿卜快跑”的無人駕駛車。
從APP上下單叫車,到手機確認,上車落座、系上安全帶,點擊開始行程。這看似與一般網約車并無兩樣,但唯一不同的是,在汽車主駕駛位上空無一人,方向盤卻自主轉動。
除此之外,通過車路協調系統,還能為無人駕駛車實時傳遞路網情況,包括紅綠燈變化、沿途是否擁堵等信號,讓無人駕駛車變得“耳聰目明”。
這樣“科幻”的場景,真實發生在重慶。據永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永川區獲批重慶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建成西部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和示范運營基地,實現全域1576平方公里、1385公里雙向道路測試和示范運營,占全市開放路網總量75%。
該負責人表示,通過全方位部署5G通信路網環境,加快智能交通建設,擁有全國首條L4級自動駕駛公交線,百度“蘿卜快跑”在國內率先實現全無人駕駛車商業運營。
根據智能化程度的不同,自動駕駛被分為L1到L5共5個等級:L1指輔助駕駛,L2指部分自動駕駛,L3指有條件自動駕駛,L4指高度自動駕駛,L5指完全自動駕駛,即真正的無人駕駛。
“L4級已是目前無人駕駛商業化的最高程度,截至2023年6月30日,百度蘿卜快跑為公眾提供的乘車服務同比增長了149%,達到約71.4萬次,累計乘車次數超過330萬次。”百度自動駕駛公關經理郭睿告訴記者,2022年8月,百度在重慶開啟全無人商業化運營,這是中國自動駕駛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蘿卜快跑自動駕駛車輛現已覆蓋永川城區42平方公里,推薦站點超過400個,基本實現永川城區全覆蓋;全無人的自動駕駛車輛已經覆蓋了永川城區27平方公里,推薦站點超過200多個。
兩江協同創新區的“數字公交”。受訪者供圖
03
協同創新,打造智慧之路
今年8月初,重慶一口氣公布了33條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與應用路段。據重慶市信息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渝北區22條城市普通道路,共計32.605公里;1條山地道路,共計8.35公里;江北區9條城市普通道路,共計36.07公里;重慶市內環快速路,共計74.1公里。
這意味著,重慶在智能路網方面,又向前跨了一大步。重慶正以自動駕駛為基底,提升道路行駛效率。
從無人快遞配送車、道路清潔機器人到自動駕駛觀光車,從公園的封閉道路到開放的城市街道,自動駕駛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不僅便利了居民日常生活,也提高了道路行駛效率。
作為國家第四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兩江協同創新區車聯網在建設過程中,特別注意整體規劃,按照分區分級建設的理念,對道路進行了智能化升級。
“2020年8月至今,兩江協同創新區累計建設504個路口,覆蓋兩江新區面積300平方公里,道路里程達329公里。”據兩江協同創新區車聯網項目負責人杜志紅介紹,目前,兩江協同創新區對總里程約55公里的道路進行了智能化升級,實現了主動式公交優先、交叉碰撞預警等三大類32小類車聯網場景,涉及自動駕駛公交、智能網聯微循環小巴等共計12種類型車輛。
在自動駕駛公交車上,駕駛室旁的疲勞監測系統可以精準智能識別駕駛員行為狀態,一旦司機出現異常行為立即預警;“綠波通行”提前告知下一個紅綠燈倒計時并給出“建議車速”,司機可基于此參考信息加速或減速通過,實現一路暢通……目前,兩江新區共有11輛自動駕駛公交車,累計運行里程達到9.7萬公里。
一條條智能之路,讓重慶不斷通向無人駕駛的春天。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董進/文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