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賦上海”又有新動作!首批10家“工賦鏈主”企業揭曉,《工業垂類大模型實施指南》團體標準發布
東方網記者王佳妮1月11日報道:1月10日,2025“工賦上海”創新大會舉辦。東方網記者從會上獲悉,上海在全國率先布局工業互聯網,提出“工賦上海”行動,實施了兩輪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總體發展水平居全國第一梯隊。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張英
“工賦上海”品牌創立五年來,上海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鏈主平臺加快培育,工賦生態優化完善,已成為“上海制造”的一張閃亮名片。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張英在致辭中表示,工業互聯網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引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動能。隨著AI大模型加速演進,工業互聯網迎來新一輪增長機遇期。面向未來,上海將按照國家戰略部署,聚焦高端制造業,主動擁抱人工智能發展浪潮,促進工業互聯網和大模型、5G等深度融合,加快攻關關鍵核心技術,聚焦場景引領行業智能轉型,建立開放協同的創新發展生態,著力打造工業智能新高地。
會上,首批10家上海市“工賦鏈主”企業正式授牌。上海外高橋造船、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致景信息科技等10家企業經過培育,發揮“工賦鏈主”帶動作用,引領賦能重點產業數智化轉型。
首批10家上海市“工賦鏈主”企業正式授牌
同時,第二批上海市“AI+(聯合)創新工作室”正式授牌,新一批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正式啟動。上海市“AI+(聯合)創新工作室”廣泛覆蓋全市“3+6”重點產業,在設計研發、生產運營、檢測檢驗、組織協同等環節持續推動各類數字技術融合創新應用,推動賦能集智創新。
《工業垂類大模型實施指南》團體標準于大會現場正式發布
值得一提的是,《工業垂類大模型實施指南》團體標準于大會現場正式發布。該標準由上海庫帕思科技、中國信通院上海工創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等單位共同編制。《實施指南》面向工業垂類大模型的應用架構、能力要求以及其在工業制造流程中的賦能作用,提出系列實施原則和框架,為制造業企業工業垂類大模型應用提供標準指引。
此外,2024年度上海市工業互聯網標桿平臺正式發布。“飛梭智紡”“寶聯登xIn3Plat”“星云智匯”等10個標桿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強化能力建設,引領完善賦能體系,推動數字化服務普及,促進制造業模式變革。
作者:王佳妮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