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電纜隧道實現智能機器人巡檢
中新網西寧1月7日電 (丁有鵬 李江寧)7日,國家電網西寧供電公司發布信息稱,由該公司自主實施的電纜隧道智能巡檢機器人(以下簡稱:機器人)研制項目投運,標志著青海電纜隧道實現智能機器人巡檢。
當日,在國網西寧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的高壓電纜監控中心內,工作人員遠程操控機器人,沿110千伏楊樂線隧道架空軌道自動行駛。25分鐘后,機器人完成了對隧道內高壓電纜的紅外熱成像測溫、環境及氣體檢測等巡檢。
圖為電纜隧道智能巡檢機器人。沈儀 攝
據介紹,巡檢過程中,機器人會順著電纜隧道上方的懸吊軌道自動行駛,在巡檢點位,或路過關鍵設備,會放下伸縮臂,用“大眼睛”巡檢電纜運行狀態。后方監控屏幕上,會呈現紅外圖譜、視頻畫面和設備運行狀態等實時數據。
據了解,機器人由車體、驅動電機、控制箱、紅外激光雷達、360°全角度攝像頭、溫度和濕度探頭等構成,具有視頻圖像識別、紅外熱成像測溫、環境及氣體檢測、音頻采集分析、雙向語音對講等功能,運維人員在發現缺陷隱患時能盡早處理,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圖為國網西寧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110千伏楊樂終端電纜隧道進行巡檢工作。沈儀 攝
“西寧市電纜總長149.48公里,人工巡檢需要兩個半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而智能巡檢機器人只需一周便可完成。”國網西寧供電公司電纜運檢班班長張明帥介紹,該項目歷時11個月完成,實現了電纜巡檢由人工向智能的轉變,提升了電纜運維的智能化水平。(完)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