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盧偉冰?雷軍開始對大模型公司動手了……
作者:普森
“無所不能”的雷總最近不僅聯手“蔚小理”進行合作,和友商合作這事,沒什么好說,畢竟聯手“蔚小理”,和小米兼容蘋果是一個思路。
更令人驚訝的是,雷軍近期又被傳“下場挖人”了。
前腳,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宋廠長在12月18日離職,當晚就有傳聞說“宋鋼將加入小米汽車”,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就發了微博夸現任小米汽車的“季廠長(季國偉)也很優秀,足矣!”,疑似辟謠;
后腳,12月20日,第一財經曝出DeepSeek開源大模型DeepSeek-V2的關鍵開發者之一羅福莉將加入小米。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是雷軍親自挖人,砸下千萬元級別薪酬,小米一直都在“造車”,在大模型的布局較其他大廠落后。
眾所周知,雷軍用銷量坐實了營銷大師的稱號,但沒想到的是雷軍“搖人”更厲害,從早期小米合伙人8人組再到4人組,小米如今的事業已經能驗證雷軍“搖人”手法。
但在人找不到工作、工作找不到人的就業寒冬里,雷軍的表現能不能評上個“最佳獵頭”,員工說了不算,友商說了也不算,畢竟也沒一項數據能夠準確指向人力資源策略的完全正確性。哪怕是“完美霸總”也難逃所謂跳槽的“背刺”……
但常言道,春江水暖鴨先知,哪有鴨不游的呢?
雷軍“結下一些梁子”
“挖人”,是商圈的敏感詞,在其背后藏著技術骨干與企業的“秘辛”。
去年初,董明珠曾痛批挖人現象:“幾乎每一個企業都在我這里挖過人,成群結隊地在我們這挖。像很多企業都是靠買別人技術,或者收購別人企業,但是這時候他發現,自己最缺的是創新力?!?/p>
從“十億賭約”開始,雷軍和董明珠的梁子已經結下了11年。不管“董小姐”如何怒斥,雷軍“挖人”步履不停。
在7月的年度演講中,雷軍講了吉利的胡崢楠加入小米的故事,原話是:
“胡崢楠曾兩次拜訪過小米。小米官宣造車后的一個晚上,老胡突然來電話,他造車20多年,國企、民企都呆過,自己也創過業,他跟前東家的合同到期了,想出來看看,特別想知道互聯網公司到底是如何造車的。后來,他加入順為資本,再后來,他兼任了我的顧問?!?/p>
2021年官宣造車之際,雷軍就去“老大哥”吉利調研學習。一開始吉利非常配合,一度讓吉利研究院與雷軍深度座談,直到雷軍挖走了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還有20個骨干。在此之后,在輿論場上,吉利和雷軍就開始不對付了,不只是微博上一度出現修羅場,就連現場活動,雷軍也沒邀請吉利的李書福。
因為競業協議,這批從吉利挖來的人并沒有直接入職小米汽車,而是加入了順為資本。至于胡崢楠,雷軍開出10億元股權加薪資,成了順為資本投資合伙人。
比起高薪,股權更是雷軍在人才策略上的制勝法寶。
早在造手機階段,雷軍其實一度看好魅族的黃章,甚至在飯局上吃著飯就掏出一部魅族M8就能講解,甚至勸說當時還在谷歌的林斌,讓魅族使用Android系統。
林斌和雷軍就兩次飛往珠海,去魅族和黃章交流,尤其是在2010年前后往來更加頻繁。雷軍曾建議黃章給硬件軟件都很懂的高管一些股份,但黃章的回答出乎雷軍意料:“他被挖走了,我自己能干?!?/p>
更讓雷軍失望的是,黃章對于林斌的態度,他把林斌介紹給黃章,希望黃章能分5%的股份給林斌,來吸引林斌加盟,但黃章不同意,雷軍也打消了投資魅族的想法。在小米發布手機后,黃章曾在魅族的論壇發帖指責雷軍,打著天使投資人的名義盜取魅族大量的商業信息。
盡管和友商都“結下了梁子”,但雷軍還是認為“要找到最好的人,一個好的工程師不是頂10個,而是頂100個”。因此在小米最初創業的半年內,雷軍80%的時間都在招人,為了招一個硬件工程師,雷軍連續打了 90 多個電話,幾個合伙人輪流和候選人交流,整整12個小時。
但雷軍也相當看中人的創業精神,早期曾一度力邀在摩托羅拉的錢晨跳槽,經過數月的深談,錢晨一度點頭。但雷軍發現錢晨只看重薪資,不在乎股份,合作還是沒能談成。
一直在創業的雷軍知道:“(人)光能干還不夠,一定要找有共同的愿景、有能力、有責任心的人,找不需要管理者盯著就能自驅動、自己干的人?!币虼顺撕匣锶送?,雷軍對核心員工也定制了一套“現金+股權”的薪酬模式,可以從中三選一:
正常市場行情的現金工資;
2/3現金的工資+一部分股票;
1/3現金的工資+更多的股票。
這里不詳細解讀小米股權激勵政策的變更,以小米上市前為例,從2010年4月1日到2018年5月1日,小米共向超過5500名員工(董事和高管除外)授出但未行權股份2.22億股,行權價為0-3.44美元,歸屬期為1至10年,5500人平均每人擁有4萬股,在當年幾乎相當于每三個員工就有一個人有期權。
所以說,雷軍與其說招員工更像招“合伙人”,坊間更是流傳小米早期面試個實習生都要面9輪,雷軍和合伙人親自面。
小米合伙人與兩次“背刺”
早期小米合伙人8人組,雷軍自己就踐行了自己的名言:“找人不是‘三顧茅廬’,要三十次顧茅廬!”
林斌是雷軍找老熟人李開復引薦的,當時林斌是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的副院長,主要工作負責Android系統的本地化。一開始兩人的話題聚焦在UCWeb,雷軍早在2006年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向UC注資400萬元人民幣,獲得了20%的股份,這個話題兩人繞不開,時不常聊著就聊到手機上。
雷軍沒事就找林斌喝咖啡,兩人在盤古大觀的咖啡廳曾貢獻了一個名場面——一說起手機,兩人各自從包里將自己的手機掏出來,放了一桌子,開始一個個地拆機,搞得服務員以為他倆在咖啡廳里推銷手機。
因此雷軍造手機邀請的第一人,也是林斌。
林斌對此意外的是,雷軍并不是當天使投資人幫他創業,而是親自出馬創業。在林斌的牽線下,雷軍搖來微軟工程院首席工程師黃江吉、谷歌高級產品經理洪峰。又在洪峰的引薦下,本來只是回國辦事的劉德也加入了小米創業的團隊。雷軍這邊先說服了前同事黎萬強放棄創業商業攝影,又說服了滑雪搭子王川,加入小米創業。
關鍵還是差一個負責硬件開發的伙伴,雷軍2010年的夏天用3個月面試了100個手機硬件工程師,卻沒有一個合適的,于是有人給雷軍推薦周光平。
但雷軍的第一反應還是,不太現實。
首先周光平已經55歲了,這樣年紀的人很少有愿意出來創業的;其次,從1995年開始,周光平就在摩托羅拉當高級工程師,沒有出來創業的必要。
盡管如此,雷軍在周六準備用兩個多小時來約見周光平,兩人相見后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從中午12點一直聊到晚上12點,午飯和晚飯都吃的外賣。
沒過幾天,雷軍在出差的路上接到了林斌打來的電話,說周光平同意加入。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八大金剛的“分崩”也從周光平開始。
2016年2月小米5發布前夕,周光平的下屬郭俊負責的小米供應鏈團隊與三星半導體中國區高層有過一次不愉快的交流。據說,會上小米員工與三星員工發生了爭執,雙方態度都不友善,有人直接拍了桌子,惹的這名三星高管憤然離去。
這次不愉快直接引發了三星半導體單方面停止了對小米AMOLED屏幕的供給。
坊間傳聞稱,在2016年小米年會VIP室中,雷軍當著眾高管對周光平說:“2016年的旗艦機再弄不好,你就可以去閉關了”。之后雷軍親自接手周光平負責的研發與供應鏈板塊。小米成立7周年,黎萬強在朋友圈發布了創始人的最新合影已經全然不見周光平的身影。2018年小米上市前夕,周光平辭職。
2020年8月,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國際部總裁周受資、中國區總裁盧偉冰、大家電部總裁張峰一同晉升為小米新合伙人。彼時,8人組中周光平、黃江吉、黎萬強三人離職,新老合并一同又被稱為“九大金剛”,但這一局面并沒維持多久。
一個月后,雷軍給周受資授出1億購股權,還給其他三位高管送出了價值4.4億港元的股票。對于周受資來說,只要小米股價超過24.5元,1億購股權就能賺錢;股票低于這個價格,1億購股權只是空頭支票。
半年后,周受資跳槽赴任TikTokCFO,雖然很難說清其中緣由,但小米合伙人制從那時就已經名存實亡。2023年1月底,小米宣布設立集團經營管理委員會、集團人力資源委員會。雷軍親自擔任經管會主任,盧偉冰擔任副主任、潘九唐擔任參謀長。
合伙人離開,或許不滿公司和個人的發展,或許因為年齡或健康問題,也或許這一切和風風火火的“小米造車”有關。
說起來,雷軍的汽車團隊架構就更加垂直。2024年5月8日,雷軍宣布許斐升任小米集團副總裁兼集團CMO,同時兼任集團戰略市場部總經理、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汽車市場部總經理李肖爽向汽車部總裁雷軍和集團CMO許斐雙線匯報,足以見得雷軍對小米造車的重視,畢竟也是雷軍的最后一搏。
但在任何一個企業內,發展歷程中的流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畢竟人力資源策略總不能用一句“以不變應萬變”來概括吧?
小米造車能否成功,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陳潤《雷軍傳》
聞道商學苑《周受資走后,小米造車沒了合伙人》
穆勝《刷屏的小米和雷軍,選擇了什么人力資源戰略?》
金融界《雷軍年度演講看點:講述造車始末,首談胡崢楠加入,黎萬強張朝陽也來了》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