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遠科技周伯文:大模型需要與應用場景相結合,中美GPT追趕是個動態過程
銜遠科技創始人、清華大學惠妍講席教授、電子工程系長聘教授 周伯文
“現在像ChatGPT這樣的大模型進展很快,但問題在于它可能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尤其在專業領域,外行看它像內行,內行看它像外行;內容的原作者視其剽竊,但普通用戶則視其在創造,實際它尚不具備原創性的思想。”5月28日2023中關村論壇期間,人工智能(AI)技術公司銜遠科技創始人周伯文對鈦媒體App表示。
周伯文強調,大模型需要與應用場景相結合,銜遠科技從一開始就把底層的 AI 技術跟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ProductGPT的生成式AI、多輪對話人機協同,以軟件即服務的方式幫助企業與消費者實現 AI 時代的產品創新以及對數智化的正確認知。
據悉,銜遠科技成立于2021年底,是全球領先的致力于鏈接消費者與商品的 AI 公司。以前沿的 AI 技術幫助企業數實融合,自主研發并建立領銜CIP平臺,實現從需求洞察到產品創新全過程數智化。
建立銜遠科技之前,周伯文是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更早之前則是美國 IBM 人工智能基礎研究院院長,目前任職清華大學惠妍講席教授、電子工程系長聘教授,以及協同交互智能研究中心主任。
周伯文提出的“自注意力融合多頭機制”的自然語言表征機理,成為ChatGPT背后所使用的Transformer架構的核心思想之一,他還曾與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在NLP方向合作發表論文,至今已被引用超2000次,其論文總引數已近15000次。
隨著ChatGPT引發微軟、谷歌、阿里等科技巨頭競逐大模型,作為深耕 AI 領域二十年的產學研老兵,周伯文也不例外。今年3月,銜遠科技宣布完成數億元天使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經緯創投跟投。同時,周伯文發布了一則 AI 英雄帖,誓言要打造中國版ChatGPT。
周伯文表示,中國的ChatGPT需要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即垂直整合從自有基礎大模型到應用、到終端用戶的全場景閉環,以實現生成式 AI 技術與商業價值“雙落地”。目前,銜遠科技基于 AI 的多模態理解、推理與生成能力,通過ProductGPT支持多輪對話,與專業人員深度交互與協同,幫助企業高效打造爆款創新產品并實現業務增長價值。
在2023中關村論壇 AI 大模型發展論壇上,周伯文提到這輪GPT熱潮和之前 AI 技術的不同:一是深層次 AI 是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必經之路,以前是理解做 AI,判斷出的結果是模糊的,如今是倒逼通過生成式 AI 來清晰的解決問題;二是之前的 AI 是通過擊敗人類來獲得廣泛的注意力,而本輪 AI 技術的成功是人與 AI 協同交互的結果,即人與機器共同創造了GPT大模型的成功,并帶來新的技術突破。
周伯文告訴鈦媒體App,銜遠科技研發的大模型可能是歷史上第一次用統一的大模型,在五個階段幫助企業去做全周期數字化升級,總結有四點:
銜遠科技在做的是一個具備通用能力的大模型,能夠解決不同用戶的實際問題。
在專業領域內,銜遠大模型不僅能夠做閱讀理解、做數學推理,還可以幫助企業更好、更高效地連接消費者,共同完成從創新到交付、再到營銷的全流程任務,讓 AI 大模型切實促進當前及未來經濟發展與數智化變革。
銜遠把整個大模型商業交付分為五個D階段:洞察(Discovery,發現和洞察市場上的消費趨勢)、定義(Define,根據企業能力去定義產品)、設計(design,產品外觀、供給側營銷策略設計)、開發(Develop,驅動整個研發流程,將設計變為產品),以及交付分發(Distribute,通過營銷使消費者更高效地找到產品)。
銜遠大模型ProductGPT尤其在商品和消費者連接的領域具備專長和優勢,它有37項大模型評測指標,其中三分之二是推理能力、計算能力等通用能力,剩下三分之一則是圍繞上述5個D來做,專門應用于產品和消費者的連接。
周伯文表示,銜遠科技從一開始就將底層 AI 技術和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時把核心能力和應用場景相結合,所以我們從技術、產品到市場的整個商業化路徑非常清晰。
“現在一方面,是幫助企業端去提升產品全周期創新效率。另一方面我希望銜遠科技走出一條有自己堅持和判斷的路徑。同時,在商業模式上持續迭代底層能力,做與別人不一樣的事情。”周伯文對鈦媒體App表示。
他認為,大模型的創業和之前互聯網時代“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產品邏輯完全不同。舉個簡單的例子,之前大模型圈子有兩個技術路線,一個是Attention注意力機制,另一個是self-attention自注意力機制,如果那時的技術團隊沒有選擇去走后者即GPT的路徑,那么即使小步快跑一樣會輸掉,再靠快速迭代也已來不及了。
“互聯網競爭時期資金效率更高,商業模式更成立。而現在,由于大模型技術的不斷迭代,技術本身已不具備最終的確定性。”周伯文表示。
對于中美大模型差距與追趕話題,周伯文對鈦媒體App表示,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如果是純粹從追趕角度來說,兩個國家的 AI 產業發展速度都很快。
“我不是一個對追趕這件事愿意發表預測的人,因為我覺得還是要找到自己的(大模型路線。”周伯文強調。(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