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跨境電商“AI”心飛揚帶動中國產業帶高質量出海

跨境電商“AI”心飛揚帶動中國產業帶高質量出海

上海證券報    2025-01-15

  在1月1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根據初步統計,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達到2.63萬億元,增長10.8%。跨境電商在“賣全球”方面潛力進一步釋放,同時在“買全球”方面的優勢也在持續發揮。

  邁入2025年,不少外貿企業表示,來自歐洲、亞太、中東、拉美等市場客戶的訂單量有所增長。長期來看,中國外貿潛力仍然巨大,而且目標市場會變得更加多元,減輕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度。這意味著對于跨境電商企業來說,2025年也將成為重要的發展窗口期。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我國跨境電商出海在延續2024年高增長態勢的同時,呈現AI賦能、物流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產業帶協同效應提升等新趨勢。與此同時,海外經貿政策或成為影響跨境電商的關鍵變量。

  機遇與挑戰并存之下,跨境電商平臺和出海企業更應夯實產品力,做好合規,積極對接國際經貿規則,讓中國產業帶更有機會借力跨境電商實現品牌化發展和高質量出海。

  線上出口增速走高

  2024年12月,阿里國際站的B2B(企業對企業)線上出口增速快速走高,全球流量、支付買家數等核心指標也全面大漲。以法國為例,阿里國際站上的高增長行業包括服飾、箱包、鞋靴、健康護理、禮品工藝以及消費電子,其支付買家數增幅均超過100%。

  “我所在的廣州、深圳、佛山一帶跨境電商發展強勁。同時,我本是日語專業畢業,具備一定語言優勢,因此選擇踏入這個行業。”1998年出生的廣東佛山小伙梁偉熾于5年前從日語專業畢業后便踏入跨境電商行業,現為英得爾實業(廣東)股份有限公司ICECO品牌日本運營分部亞馬遜運營主管。

  梁偉熾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他負責的戶外電器品牌ICECO主要產品類目為車載冰箱,客單價約550美元,2024年開始發力亞馬遜平臺日本站運營后,訂單量同比增長了60%,年銷售額約2.5億日元。

  梁偉熾的經歷是不少跨境電商從業者的縮影。據央視新聞報道,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企業數量已超12萬家,跨境電商企業累計在海外注冊商標超3萬個。過去5年,我國跨境電商貿易規模增長超過10倍。

  海外市場的龐大體量、低電商滲透率與高增長速度,成為中國商家拓展境外業務的底氣所在,也是各大平臺重金投入跨境電商業務的信心支撐。

  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執行總裁戴竫斐表示,在亞馬遜平臺表現出色的中國賣家有以下特點:一是借助中國強大的供應鏈優勢,持續不斷推出創新產品;二是賣家在供應鏈方面提高效率,進行多站點布局。

  當前,深入各大產業帶的跨境電商平臺,正在成為加速中小商家觸“電”出海的有力“幫手”。

  阿里國際站在全國各個外貿產業聚集地區、外貿產業帶都設立了本地商家服務中心,結合當地特色,推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數字外貿綜合服務。數據顯示,目前阿里國際站一年的線上成交額近500億美元,而阿里國際站支持的B2B出口規模更是達到了3500億美元,成為中小企業出海的主力賽道。

  在“多多出海”扶持計劃的支持下,拼多多旗下電商平臺Temu已實現對國內制造業品類的全覆蓋,先后推動服裝、數碼、家電、箱包、戶外、配飾、玩具、文具等上萬家制造業企業成功出海,進入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SHEIN(希音)吸引了國內20余省、300多城的產業帶商家和品牌進駐平臺,通過代運營、半托管、自主運營等多種形式,帶領境內品牌、商家出海。2024年9月,其還加持“優品”出海計劃,充分發揮優商、優品、優質產業帶的潛力,實現其國際化競爭優勢的全面提升,讓優質商家及其產品全速進入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亞馬遜宣布,將全面推進“產業帶加速器”項目,預計到2027年,覆蓋150個以上中國優質產業帶,扶持上萬家工廠或品牌商上線亞馬遜;亞馬遜全球開店還將加速垂直品類的集群孵化以及垂直品類企業的轉型扶持,并在2025年創新推出“制造+啟航服務”(Manufacturer Direct Service),專項支持工廠型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物流龍頭全球“織網”

  跨境商家開足馬力向前沖,對于跨境物流、供應鏈體系等亦提出了新需求。近期,菜鳥、圓通等物流企業不約而同加速全球“織網”。

  2024年12月,菜鳥國際快遞接連在廣東惠州、河南鄭州以及四川成都三城開設跨境商家中心,輻射華南、華中、西南等地區的跨境商家。這意味著菜鳥國際快遞已在全國落地5家跨境商家中心,通過加強本地服務團隊建設,有望為中小出海商家的國際快遞業務節省5%至10%的物流成本。

  自2024年6月與哈薩克斯坦國家郵政達成合作以來,圓通推出了首個中哈跨境快遞物流業務,為客戶提供覆蓋哈薩克斯坦全境的端到端物流服務,日均處理量已突破2萬票。同時,圓通在提升國際快遞時效和服務保障方面持續發力,特別是在韓國和澳大利亞等市場,不僅優化了服務質量,還新增了多條中韓貨運航線,憑借每周20班的航班頻次,迅速配送跨境包裹,旺季期間每月中韓跨境包裹量已超80萬票。

  亞馬遜全球開店于2024年12月宣布,正式面向中國賣家開放亞馬遜供應鏈智能托管服務。這是一套端到端的跨境供應鏈管理服務,涵蓋了從中國工廠提貨、國內運輸、庫存整合、清關、跨境運輸、分倉、入倉、智能庫存管理、自動補貨和庫存優化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核心環節。

  廣州希音灣區供應鏈項目一期建設正持續推進,將建成集運營倉儲、備貨、揀貨、分撥、發貨、結算等為一體的現代化供應鏈中心,為希音全球銷售提供核心支持。據悉,該項目共分三期建設,總投資約百億元,全部達產后預計年出口額超千億元,一期已于2024年9月開工建設。

  AI賦能行業增長

  除了物流等硬件基礎設施日益完善,AI應用也正在成為跨境電商服務的標配。正如阿里國際站總裁張闊所說,海外市場的供需變化,每時每刻都有新情況,要破除“內卷”向外看,擁抱全新的海外市場環境。新技術,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帶給市場最大的技術變革。

  “95后”新生代外貿人劉世奇,在福建泉州已經趨于飽和的鞋靴產業,憑借AI實現公司業績100%翻倍。主攻美國市場的他,通過AI生意助手對美國用戶喜好的分析而設計生產的丑拖鞋,賣出了50美元一雙,營業額已經突破了3000萬元。2024年圣誕節期間,憑借AI對趨勢商品的預測,他的店鋪每日搜索量增幅在500%以上。

  張闊認為,AI核心能為外貿企業家們解決三類問題:一是基于更大規模更實時的數據來提升供需匹配。AI能用更豐富的數據和推理能力,生成比過去人工更好的素材,同時它還能更快速、更全面地告訴外貿企業全球市場的趨勢,解決產品選擇、市場選擇等問題。二是AI能成為重要的數字化生產力,把人從純數據驅動的、繁瑣的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極大提升效率。三是AI能幫助外貿企業家更全面地理解自身所處的行業、市場乃至企業經營情況。比如阿里國際站AI風控Agent,就能結合全球市場上快速變動的法律法規、貿易政策、產品標準等,快速提示市場風險點。

  同樣著眼于布局AI技術,2024年9月,亞馬遜面向在美國站點銷售的賣家推出了代號為Project Amelia的生成式AI助手測試版。

  2024年12月,亞馬遜全球開店在發布2025年業務戰略時還宣布將以AI工具賦能賣家。以其中一個可助力商家挖掘選品的、具備獨特洞察力的AI工具為例,亞馬遜中國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產品及賣家教育負責人彭嘉屺表示,該創新工具可以幫助賣家找到尚未被滿足的龐大市場需求,避免在已經很熱門的市場里過度競爭。

  “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的運用,賣家的經營業務會發生質的改變,很多運營的方式會跟以前完全不一樣。消費者的行為也會因為有AI的存在而發生改變。”彭嘉屺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說。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隨著中國產業帶走向全球,跨境電商維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如何在保護主義甚至地緣政治的挑戰中,保障增長的可持續性,成為不可規避的問題。

  據悉,在2024年8月舉行的2024中國(廣州)跨境電商交易會上,跨境電商行業協會和企業代表等共同發布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五項倡議,呼吁全行業提供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加快品牌出海,推動技術創新,同時加強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秩序,保護知識產權,抵制不正當競爭,促進行業健康有序成長、規范持續發展。

  展望未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認為,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有望延續強勁增長態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4年和2025年全球經濟的年均增速為3.2%,低于長期趨勢線3.7%。隨著歐盟等地消費降級,中國跨境電商商品和服務價廉物美,可以為當地消費者創造更高消費者剩余和經濟福利,中國跨境電商更加受到歡迎,有望繼續實現快速增長。這也意味著,如何提高跨境電商產品和服務質量成為我國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否則,全球保護主義會打擊我國跨境電商,消費升級會拋棄低端跨境電商。”張燕生表示,我國出口企業在對外貿易的合規性、面對問題所具備的維權能力等方面仍需不斷完善。“如何管理協調好中國跨境電商的可持續增長,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和出口方式多樣化,十分重要。”

  梁偉熾表示,由于市場總量不斷增大,預計自己所負責的ICECO品牌產品在2025年于亞馬遜日本站的訂單量仍有增長,但增幅或收窄到15%左右。“這是因為公司為了在2025年能應對更多風險、穩中求升,調整了策略。我們希望進一步提高銷售服務質量,如繼續完善售后倉、降低退貨率、壓縮廣告成本、優化運輸成本等。”他補充道。

  從事工業電機零部件供應業務的上海尤吉碳業有限公司跨境電商部門經理唐泉表示,當前面臨的挑戰之一便來自平臺對于賣家品牌合規性的要求。“中國品牌要做大做強,必須重視合規性。”唐泉說。

  2024年,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國家有關部門相繼發布促進外貿、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等重磅政策。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袁堂軍建議,有關部門和對外貿易協會要進一步為企業做好目的地經貿環境的全方位梳理、解讀和企業教育,幫助企業克服合規性問題和提供相關服務。

  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崔麗麗表示,跨境電商平臺對于AI等創新工具的引入,將有助于平臺商家更廣泛地參與跨境電商活動,但未來影響跨境電商平臺生態的更主要因素仍在于平臺商家原有的目的地優勢和品類優勢。

  崔麗麗建議,中國產業帶借力跨境電商平臺出海應為高質量出海,應展現我國跨境電商運營的優勢模式等,建議地方政府和跨境電商平臺加強對可能有損中國制造品牌形象行為的監督。

  “目前,國內很多后發崛起的產業帶面臨的瓶頸是難以實現品牌化發展,企業應結合運營和新媒體,將社交媒體IP的打造和品牌的塑造結合起來。”崔麗麗建議,有志于塑造品牌的企業未來可選擇性嘗試在人才薈萃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設點,通過所在地有關部門以人才引進、高校學生聯動實踐培養等方式招募優質人才。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