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蘋果在大陸首個技術開發(fā)公司落戶上海,蘋果智能入華還需闖三關

蘋果在大陸首個技術開發(fā)公司落戶上海,蘋果智能入華還需闖三關

上觀新聞    2025-01-14

  1月10日,蘋果技術開發(fā)(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qū)注冊成立。業(yè)內普遍認為,設立新公司是為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入華“鋪路”,不過受制于數據監(jiān)管和合作伙伴等因素,蘋果智能短期內仍無法面對大陸市場開放。

  記者從天眼查公開信息獲悉,新公司由蘋果南亞公司100%控股,注冊資本為3500萬美元,經營范圍包括軟件開發(fā)、大數據服務、數據處理服務和存儲支持服務。與以往蘋果在上海、貴州、烏蘭察布等技術服務公司不同,這是蘋果在大陸設立首個技術開發(fā)為主體的企業(yè)。

  2017年9月,蘋果公司成立蘋果技術服務(貴州)有限公司,根據國內數據監(jiān)管的要求,在貴州建設主數據中心,成為蘋果云服務iCloud的運營主體之一。此次在上海成立的技術開發(fā)公司,未來是否將成為蘋果智能的運營主體,蘋果公司并未予以答復,但可以肯定的是,蘋果公司正積極斡旋,爭取蘋果智能盡早入華,但面臨的問題卻不少。

  如何選擇可靠的合作伙伴,便是首當其沖的問題。根據國內監(jiān)管要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向公眾提供服務前,應當進行安全評估,并履行算法備案和變更、注銷備案手續(xù),而蘋果智能進入中國市場最便捷的辦法便是與國內大模型廠商合作。最初,媒體報道蘋果智能在國內的合作方是百度的文心一言,不過雙方對用戶數據訪問權等技術細節(jié)問題并未達成一致,隨后,騰訊的混元大模型、字節(jié)跳動的豆包大模型,以及月之暗面的Kimi均曝出與蘋果有合作意向。對此,多方對記者均三緘其口。

  其次,蘋果智能的在華的技術路線也尚不明確。蘋果首款AI手機iPhone 16采用30億參數端側模型、自研云端大模型,以及與OpenAI合作外部模型相結合的模式,一旦選定大陸的合作方后,蘋果智能應該沿用合作方模型還是基于第三方模型在手機端側進行自研開發(fā),目前仍是未知數。

  更關鍵是的,蘋果智能的姍姍來遲,已經威脅到蘋果在國內的市場競爭力。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AI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91%,折射出中國龐大的市場空間以及本土AI企業(yè)早期投資和努力,而蘋果設備的市場份額僅為14%,排名位于vivo、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之后。特別是今年以來,隨著國家補貼覆蓋面擴大至智能手機、智能手環(huán)等6000元以下設備后,蘋果iPhone的價格競爭力將進一步被國產AI手機削弱。

  2024年,蘋果CEO庫克三度訪華時承諾“盡快將蘋果智能帶給中國消費者”,如今看來,腳步近了,但消費者是否還在等呢?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