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距科技董事長蘇文博:科學家精神支撐無矩無人機無懼騰飛
在沈陽這片充滿創新活力與發展潛力的科創版圖上,眾多企業正以科學家精神為燈塔,在科技浪潮中逐浪勇進。其中,一家無人機企業悄然崛起,其創始人及科研人員憑借科學家精神,專注技術創新,從基礎研究入手改進設計與性能,應對企業發展中的各種挑戰,生動詮釋了科學家精神在科技創新與企業成長過程中的核心驅動力量。
從攝影航拍到燈光表演、從農業植保到電力巡檢、從地理測繪到物流運輸、從應急救援到軍用領域……如今,無人機已滲透至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由一個稀罕的“黑科技”變成司空見慣的新質生產力。這背后,是中國無人機產業的整鏈崛起。
企業簡介
沈陽無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距科技”)成立于2015年12月,坐落于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之一的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是一家專業從事無人機飛行控制器、無人機整機、無人機大數據系統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現有員工150余人,其中碩士、博士占比超過65%,核心技術人員來自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在無人機總體設計與飛控技術等方面具備豐富的技術積淀。無距科技基于深厚的技術研發實力,以及對新興技術市場的理解與判斷,對低空經濟領域進行了前瞻性布局。無距科技自成立以來獲得多項大獎和社會榮譽,技術團隊曾被國際無人機刊物《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評為“世界十大無人機應用團隊”,目前已擁有171項專利。
人物簡介
無距科技的董事長蘇文博先生,是一位80后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曾就職于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積累了深厚的專業知識與科研素養。他內心懷著一顆“科技報國”夢想,于2015年12月從研究所辭職后創辦了無距科技,在其帶領下,公司獲批建設省級工程研究中心,被評為遼寧省潛在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遼寧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帶來團隊研發了“遼”矢量多旋翼無人機,打破了“卡脖子”核心技術難題。蘇文博先生以其獨特的創業歷程在企業發展中起著核心引領作用。
企業創立之初,資源匱乏與外界質疑如影隨形,但蘇文博憑借著在科研院所沉淀的技術功底和對科技創新的熱忱,帶領團隊以20多個實驗品為基石,艱難地開拓出一片天地。他們專注于無人機關鍵技術的研發,尤其是在無人機控制、無人機指導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蘇文博團隊所研發的多款產品在同類型競品中脫穎而出,以其小巧的尺寸、低廉的成本、卓越的可靠性和強大的性能,在亞音速控制方面達到了行業優勢水平,這無疑是對追求卓越、勇于創新的科學家精神的有力彰顯。
企業發展歷程與調整
在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無距科技積極應對挑戰,通過技術整合與規劃調整,不斷提升公司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核心競爭力,2024年訂單量顯著增長,業績單體翻一番,收入突破億元。
在此過程中,蘇文博和他的團隊秉持著堅韌不拔的科學家精神,全面整合技術資源,重新規劃企業的業務布局,始終將研發投入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與此同時對技術進行深度整合,重新規劃業務布局。蘇文博堅信,只有持續的技術創新才能讓企業在困境中找到破繭而出的力量。這種在逆境中堅守初心、執著于科技創新的決心,正是科學家精神在企業艱難時刻的體現。
市場情況與目標
工業無人機屬于新興產業,正處在市場的培育和導入期,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民用無人機行業發展與創新,《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等產業政策為民用無人機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隨著低空放開、供應鏈的完善等因素,未來公司在智慧邊防、應急救援應急、軍警察打等領域的收入將實現指數增長趨勢。
融資思路與公司估值
對于2025年的發展,蘇文博說:“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我們企業訂單量持續增長,業務方向不斷拓寬。隨著訂單量的顯著提升,國外的訂單也在增量。我們對產品品種的豐富度和資金儲備的要求更高。隨著業務的推進,也需要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以鞏固優勢、提升競爭力。經過全面且深入地評估與分析,融資需求大約在6000萬左右,進而助力企業產品研發與優化,確保產品品質與種類滿足市場需求,保障企業營收穩定增長。
無距無人機的特點與市場發展方向
在技術與市場的融合探索中,蘇文博和他的團隊展現出了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深刻的戰略思考。他深刻認識到,企業的技術創新不能脫離市場需求而孤立存在,必須要在追求技術高端化的同時,注重技術的實用性和社會效益。通過對市場的精準分析,確定企業的核心發展方向。這是吸引資本方的重要亮點,也是在市場競爭中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無距科技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利用強大的控制能力、智能控制技術和圖像識別能力,打造出貼合實際應用場景的無人機解決方案。
從無人機核心技術角度來看,一是底層控制技術,二是總體設計技術。在無人機試飛過程中,會充分檢驗這些技術。要根據不同情況選配和設計合適的機型,畢竟多數時候并沒有固定場景,商品都得經過實踐檢驗才行。
“無距科技致力于應急領域產品的研發與推廣,為遼寧應急提供了特定型號的直升機,并向全國拓展業務,重點聚焦森林滅火方向。我們創新地提出飛機循環巡檢森林預防火災的理念,一旦發現火源初期,便派遣多架攜帶滅火彈的小型無人機進行撲救。目前應急部門已開始定制相關方案,并計劃將產品推至國家應急部。這些飛機還具備預警偵察功能,能在站點垂直起降巡檢,通過紅外等手段發現熱異常后迅速報警,利用GPS定位對林區3D建模生成航線,以最快速度抵達火場。由10架飛機組成的機群,各控制單元協同作業,成本上相比有人直升機更具優勢,且能快速反復投彈作業。同時,結合火控和飛控技術,飛機在400米外就能實現精準射擊,由系統自動計算擊發時機,避免人為誤差,展現出獨特的技術優勢和應用價值。”董事長蘇文博介紹道。
在應急救援領域,無距科技的無人機在森林火災等災害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救援工作提供了高效、精準的支持。同時,蘇文博注重產品價格的調控,致力于降低成本,以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他深知在這些目標市場中,產品價格往往是影響市場份額的關鍵因素。為此,無距科技持續打磨硬件產品,積極建設后臺大數據庫,以保障無人機在復雜任務中的穩定運行和高效作業。這一系列舉措體現了蘇文博在技術與市場對接過程中,對科學家精神中實用主義與社會效益追求的深刻理解與踐行。
在民用市場拓展方面,蘇文博從未未放棄對民用市場的探索和布局。他將目光聚焦于應急、邊港航業、東三省物流等細分領域,這些領域與無距科技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定位相契合,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無人機產業相關情況及未來展望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既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了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具有產業鏈條長、應用場景復雜、使用主體多元、涉及部門和領域多等特點,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據《中國通用航空發展報告》和《中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報告》,全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已超過200萬架。同時,我國已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民用無人機出口國,在無人機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約占全球70%,是全球重要技術來源國。
近年來,隨著各地加大對低空經濟的支持,相關政策及法規日漸完善,低空空域管理逐步放開,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速,這些因素都為無人機擴大行業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展望未來,蘇文博對無距科技充滿信心并有著宏偉的規劃。隨著軍隊智能化改革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他將繼續加大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培育更多融合科學家素養與企業家精神的復合型人才,推動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以及商業模式探索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同時,他也將積極推動民用市場的發展,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市場需求的挖掘,逐步釋放民用市場的更大潛力。蘇文博將繼續秉持科學家精神,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全國無人機產業發展貢獻沈陽智慧與力量。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