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兩地聯合領投AI制藥企業英矽智能E輪融資總規模超1億美元
AI制藥領域又現投資大手筆。今天,AI制藥領軍企業英矽智能宣布獲得來自滬港兩地聯合E輪融資,領投方分別為浦東創投和惠理資本,總規模超過1億美元。
2024年11月發布的《上海市發展醫學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建設AI藥物研發平臺,推進AI技術在難成藥靶點、罕見病、復雜疾病抗藥性、創新藥檢驗檢測等復雜領域的應用。這對已構建起高效AI藥物研發平臺的英矽智能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未來,浦東將以“資金+基地+服務”三管齊下模式,全力扶持英矽智能發展。根據相關戰略合作協議,英矽智能計劃將中國區科技總部落戶浦發上城,聯動上下游企業;通過接入智能體和具身智能等前沿技術和設備,重構自動化實驗流程;與各方合作共同推動AI生物醫藥領域的技術轉化與成果落地。
全球首款全新靶點AI新藥臨床試驗表現亮眼
英矽智能成立于2014年,2019年6月在浦東新區注冊落地,是一家人工智能藥物發現與設計公司。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媒體之一《快公司》公布的2024年“最具創新力”公司榜單中,英矽智能與英偉達、OpenAI等公司一同入選,并登上“最具創新力”生物科技公司Top10榜單。
目前,英矽智能已有10個AI輔助發現候選藥物獲得臨床試驗批件,正在開展臨床研究試驗的包括一個臨床二期項目和4個臨床一期項目。該公司2021年提名的全球首款由生成式AI完成新穎靶點發現和分子設計的候選藥物ISM001-055已現產業化曙光。
ISM001-055是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候選藥物,作為一種慢性瘢痕性肺部疾病,特發性肺纖維化的主要特點是不可逆。在英矽智能發布的ISM001-055二期初步臨床數據中,部分患者在接受12個月治療后表現出肺活量指標改善等“可逆”跡象。值得一提的是,這款候選藥物從立項到被提名臨床前候選化合物只用了18個月,耗時僅為傳統藥物研發的1/3。
憑借公司自研的AI藥物研發平臺,英矽智能正聚焦癌癥、纖維化、免疫、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衰老等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領域,加速創新藥物研發。
機器人實驗室按需“生產”數據持續賦能研發
日前,全球首個由AI輔助決策的自動化機器人實驗室——英矽智能全自動化機器人生物學實驗室,亮相2024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它支持7×24小時不間斷運營,相當于一個50人左右的專業化生物學實驗團隊。
在此基礎上,英矽智能將與浦發·新原力孵化器合作開展自動化生物學實驗室的改造與系統升級,通過接入智能體和具身智能等前沿技術和設備,重構自動化實驗流程,采集可供機器學習的多元數據,賦能濕試驗驗證、模型訓練和整合測試。
英矽智能聯合首席執行官、首席科學家任峰表示,該實驗室占地近700平方米,包括化合物管理、細胞培養、高通量篩選等6個全自動功能島,島與島之間的運輸由機器人完成,它們將晝夜不停產生大量獨有數據,甚至可以根據需求“生產”數據。
數據意識深深烙印在英矽智能的基因里,2014年,公司成立伊始就組建了數據團隊。任峰坦言,未來誰擁有獨家數據,誰就能在AI競爭中占據領先位置。“在多方支持下,我們將持續優化AI平臺模型,升級機器人自動化實驗室,高通量、高效率地產生高質量專有數據,賦能算法測試與訓練,在AI、自動化實驗、數據的相互正反饋下,新藥研發將更加快、準、狠。”他說。
園區專業服務共筑產業生態搶占發展先機
作為浦發·新原力孵化器的運營方,浦東建設將為英矽智能提供一系列專業化服務。比如,實驗室維護耗錢又繁瑣,園區服務團隊承接下運維工作,能讓企業將更多精力放到研發上。又比如,企業想建一個博士站點,園區也將多方牽線,共同幫助它實現。
在浦東建設董事長楊明看來,龍頭企業對上下游產業的帶動功能不可替代,此次與英矽智能的合作不僅是投資合作,更是產業生態的合作。憑借資金、基地、服務的聯動賦能,新原力孵化器成立僅一年就已吸引近10家生物醫藥企業入駐,入孵企業市值突破450億元。
英矽智能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扎沃洛科夫一直有一個“對抗衰老,與疾病為敵”的夢想。他計劃聯合產業圈伙伴,將落戶于浦發上城的英矽智能中國區科技總部打造成一個全周期生命科學和健康管理閉環生態平臺。在他的設想中,這將是一個集合住宅、商業、產業的綜合體,屆時AI將追蹤居民的老齡化狀況,通過數據反饋提示并幫助他們預防疾病、提升身體機能甚至延長壽命。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