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反彈可期?投資主線有哪些?十大券商策略來了
1月5日訊(編輯 平方)十大券商最新策略觀點新鮮出爐,具體如下:
中信證券:集中調倉導致下行 但并無流動性風險
宏觀基本面并不是本輪市場下行的主因。當前正處于政策空窗期,經濟基本面整體平穩。PMI仍處榮枯線之上,以舊換新政策如期延續,宏觀流動性仍合理充裕,匯率不會出現超調風險。歲末年初的集中調倉,或導致了本輪市場下行。匯金公司、保險等潛在介入的配置型資金或將進一步強化大盤價值風格,不少資金提前主動調倉。臨近業績期活躍資金主導的小盤風格炒作情緒退坡,風險偏好趨向保守,止盈避險情緒升溫。11月下旬以來交易損耗逐步放大,交投雖然活躍,但賺錢效應迅速衰減,資金參與熱情下降。市場后續不會出現極端流動性風險。融資余額雖處高位,但集中平倉風險可控;量化策略運行平穩,風險敞口明顯收縮;保證金和基金申贖等資金面整體平穩,并未出現明顯異常。預計春節后市場開始醞釀春季攻勢。
從風格配置來看,預計純粹的小盤風格難以延續,大盤價值風格占優;從板塊配置來看,建議繼續采用紅利+主題的杠鈴策略,并更偏向紅利,同時密切關注醫藥板塊政策催化。
華安證券:節前高股息占優
國內政策空窗期,外部風險預期擾動市場偏好。春節前是政策和重大會議空窗期,短期內國內政策對市場的提振作用有限。如1月3日發改委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細節,但并未公布支持規模。同時,經濟基本面變化緩慢,支撐同樣有限。因此,外部風險預期成為擾動當前市場的主要因素,尤其臨近特朗普上臺,市場對外部風險變化更加敏感,因此在外部風險落地前,預計整體將延續震蕩。
配置上,繼續強調節前高股息占優主線,同時關注有政策預期的汽車、家電,但政策落地可能成為兌現窗口,以及景氣有望改善的農牧。
中信建投:中期牛市不變 短期回調是機遇
或受微觀流動性,匯率調整,政策真空、業績預告及特朗普帶來的不確定性等預期綜合擾動,短期市場弱于預期。中信建投認為,牛市底層邏輯未被破壞,扭轉通縮目標依舊明確。特朗普2.0確實帶來不確定性,但外部因素是次要矛盾,其影響節奏,不影響趨勢。從金融市場看,特朗普交易演繹至今,美債利率已達高位且較充分反饋再通脹及樂觀基本面預期;本周港股及中概股整體穩定,近期并無從基本面出發的充分理由促使A股持續調整。且國內政策依然值得期待,央行四季度例會釋放擇機降息降準信號,“兩重兩新”支持加碼,后續若政策實質性落地,市場有望隨之企穩并展開進攻行情,回調是布局機會。
配置上:1、政策重點發力方向(兩重兩新、服務消費):關注消費電子、基建產業鏈(基建、有色)以及餐飲食品鏈等有望實現更好落地效果的板塊。2、AI+:新一輪AI行情將從海外映射到國內產業景氣驅動,重點關注國產算力產業鏈+端側AI方向(電子、機器人、智能駕駛)。
中銀證券:信心有望修復 反彈可期
往后看市場信心有望得到修復。一方面,周末央行表態2025年將“擇機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金融總量穩定增長”,再度強化市場降準預期;此外,證監會表示,“監管部門指導上市公司1月15號之前釋放全部利空”、“保險公司大額贖回公募基金”等信息都是謠言。監管部門積極表態有望對當前市場信心起到積極的修復作用。另一方面,12月非制造業PMI邊際修復,制造業PMI雖有所回落但依舊強于季節性均值水平,反映需求的新訂單指數仍在持續走高,內需預期不必過分悲觀。隨著央行貨幣寬松操作的落地,市場信心及資金面環境有望得到修復。當前反映A股情緒的股債風險溢價指標已下行至1倍標準差下沿,結合年度策略預判,年內A股ERP水平仍存修復空間,年度視角下,年初的短暫下跌可視為年內加倉較優窗口。
近期市場調整,風險偏好回落、行業輪動加速之下,消費板塊部分賽道兼具政策預期與景氣催化,關注家電、消費電子、社交電商、IP經濟等。
興業證券:把握預期與現實的節奏 利用短期波動期布局
往后看,在反轉邏輯的大框架下,更需要關注的仍是這輪行情走多長。面對階段性的震蕩波動,關鍵是把握好預期與現實的節奏,利用短期波動期布局。圍繞著反轉邏輯,資本市場和資產負債表以及中國經濟要形成一種良性的正面循環,需要更長久的行情,而不是短期暴利。但是中國經濟的好轉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本輪上漲或將由多個階段性的“快漲、大波動”的震蕩市構成,底部逐步抬升、拾級而上。并且,每一次震蕩、休整的意義在于,在消化此前的漲幅、為后續上漲預留更多空間的同時,更加是一個讓市場理順思路、讓中長期主線在震蕩中逐漸浮現的過程,有利于行情中長期的發展。
結構上,短期維度,由于兩會前基本面和政策尚待驗證,市場整體仍處于預期驅動的階段,或仍將呈現大盤紅利+小盤主題的“啞鈴型”配置。
民生證券:交易熱度趨弱 9.24開始的“大逆轉”行情已經進入回吐期
前期強勢股大幅回調這一特征的出現,直接原因在于市場交易熱度持續下行。從成交量來看,本周全A日均成交額進一步回落,1月3日全天成交額1.28萬億元,為2024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與此同時,本周兩融活躍度同步趨弱,融資買入額占全A成交額比重有所下降。以龍虎榜成交數據作為游資活動強度的觀測變量來看的話,本周游資成交額占全部A股/上榜標的本身比重進一步回落。前期市場的增量參與者逐步離場,可能是本周市場調整的直接催化因素之一。從投資者結構的視角來看,兩融資金不出現大幅流出且交易活躍度能夠穩住,或是A股市場企穩的必要條件。
市場的配置思路明顯應該從向上要彈性轉為向下要底線,推薦:第一,低估值國企(石油石化、銀行)在防御性視角下更具性價比,資源類資產(鋁、煤、金、銅)的價值屬性是當下要點,彈性需等海外寬松或中國生產重新走強;第二,從庫存周期與供給市場化未來出清的角度,推薦制造業頭部企業:機械設備(工程機械,儀器儀表、激光設備等),基礎化工,普鋼等行業的龍頭;第三,服務消費的機會(航空、OTA平臺、快遞)。
信達證券:近期調整性質上屬于牛市初期的回撤
近期的調整,性質上屬于牛市初期的回撤,可類比99年Q3、13年Q2、19年Q2。政策拐點后,投資者按照之前牛市的記憶,快速入場,但隨后發現盈利拐點尚未出現,甚至部分政策低于預期,導致市場回撤較多?;爻菲陂g快速下跌階段不會很長,大部分時候以震蕩為主,交易量可能萎縮到接近之前熊市的水平。隨后的震蕩期間,會逐漸出現牛市最強alpha賽道,2013年的TMT、2019年的半導體新能源均是在休整后才凸顯出來。短期來看,休整過后,接近春節前可能是重要買點。
未來1個月配置建議:金融地產(政策最受益)>上游周期(產能格局好+前期漲幅和預期低)>交運&公用事業(低估值防御)>AI&消費電子(新賽道+成長股中的價值股+風格階段性偏大盤價值)>出海(長期邏輯好,短期美國大選后政策空窗期)。
中泰證券:如何看待本周市場大幅波動?
本周A股市場的深度調整主要受價值板塊的上漲乏力,風格在向價值板塊切換的過程中,因增量資金的“缺失”未能出現對市場有效的支撐,進而對市場形成短期較大的沖擊。由于結構上港股主要以穩健紅利央國企以及科技(電信,新能源車,互聯網)為主,故受經濟周期預期變化程度有限。本周港股跌幅明顯小于A股,AH溢價有所收窄。當前市場博弈的焦點在于政策預期帶來的明年經濟預期,故當前“股債蹺蹺板”效應明顯。本周長端國債利率持續下滑,反映出市場對于未來經濟增速悲觀。
當前時點可逢低布局低位央國企+硬科技產業鏈:1、當前市場利率持續下探,使得央國企整體風險溢價上升。紅利類資產當前估值具備較高的長期投資性價比。風險方面,未來險資等長線資本持續入市,且國資基金容錯率提高,均會帶來長線投資資金的流入。這其中符合財政防風險、安全方向的低位銀行股,公用事業等板塊值得關注。2、當前中美地緣風險持續,“硬科技”或是財政政策的主要投入方向之一。這其中,以軍工、無人機、機器人、商業航天為代表的“硬科技”方向或將是25年起彈性最大的全球產業方向。
海通證券:歲末年初風格有何特征?
歷史上歲末年初大盤價值多占優,但與全年風格方向相關不大,盈利相對趨勢才是風格決定因素。當前政策積極但基本面修復尚需確認,市場短期處震蕩休整,紅利資產推動價值風格占優。中期穩增長政策推動基本面回暖,市場趨勢望向上,基本面更優的科技和中高端制造或推動成長回歸。
配置上:在供需優勢支撐下我國中高端制造景氣有望延續,具體可以關注汽車、家電等相關行業。政策端看,科技產業或仍將是政策重點支持的領域,可關注受益于財政政策發力下的數字基建、信創、半導體等。此外,并購重組主題也值得關注。
中金公司:底部有支撐 但向上空間有限
2025開年首周A股和港股市場就意外走弱,使得很多投資者措手不及。不過,港股的表現要好于A股,再次驗證了我們近期反復向投資者提示的幾點判斷:1、市場整體尚未擺脫震蕩格局;2、在當前位置不上不下,也可上可下,短期仍以謹慎為主;3、港股相比A股的主要優勢來自估值和行業結構的吸引力。對應市場可能體現為底部有支撐,但向上空間有限,在低迷的左側介入,在亢奮的右側適度獲利。
繼續建議穩定回報(分紅+回購,尤其是凈現金占比較高的增長性公司)。同時,關注政策支持下邊際需求改善,疊加行業自身出清更充分的板塊。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