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最新資訊 > 無人機飛手火了,你真的了解這個職業嗎?

無人機飛手火了,你真的了解這個職業嗎?

上觀新聞    2025-01-05

  “朝陽產業,高薪且前景廣闊”“一次考試,雙證在手”,這是某家無人機飛手培訓機構開出的廣告。

  據相關分析,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達1239.87億元。而據中國民航局數據,截至2024年6月,全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數量已突破187萬架,取得執照的飛手22.5萬人,這樣計算下來人才缺口高達百萬。

  人才缺口大、就業機會多、工作自由、薪資豐厚……“無人機飛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職業。

無人機操控員還細分不同領域

  根據中國民航局公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和云系統數據統計報告(2023年)》,截至2023年,我國已有持證操控員194409人,而頒發的無人機操控員執照為20.73萬本,執照頒發數量保持穩定增長,年增長率在30%左右。

  仔細研究,“無人機操控員”這個職業,比想象中要復雜許多。

  按飛行器的種類,“無人機操控員”起碼分為五類:多旋翼無人機、固定翼飛機,直升機、飛艇等中大型飛行器、垂直起降固定翼飛機。其中,多旋翼無人機是操控員最多的類型。

  而每個機型內部,又分為視距內和超視距操控員兩類。

  “視距內”的概念,是指無人機在操控人員目視視覺接觸的范圍內運行,國內的規定范圍通常為半徑不大于500米。而超視距操控則要求飛行器有自主飛行控制系統和遠程通信技術,考核指標也更嚴格,要求操控員掌握地面站操作和飛行航線規劃能力。

  一般來說,超視距操縱員數量多于視距內。主要是更遠距離作業、更大載荷的任務相對更多。

  但數量最多的小型多旋翼無人機在小范圍作業場景當中,不需要自主駕駛的功能,對飛手要求更簡單,故而此類飛手數量最多。

27歲的無人機飛手人數最多

  從年齡分布來看,無人機飛手分布最廣泛的年齡段是23歲-33歲。

  截至2023年統計范圍內,我國最小的無人機駕駛員年齡是18歲,有332人(部分證件年齡限制為16歲)。大于70歲的駕駛員共有22人,年齡最大的駕駛員則已達78歲,僅1人。23-33歲共有8萬余人。27歲的駕駛員最多,有8013人。

考證的“門道”

  那么,如何能成為一名無人機操控員呢?

  2024年1月1日起,《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第十六條規定,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無人機人員需持有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執照。

無人機執照分類。圖源:華東無人機基地

  考證,也有不同的選擇。

  CAAC,是目前無人機證件中,含金量及權威性居首的無人機駕駛證,由中國民航局飛行標準司直接簽發。

  而更常見的實體證件ALPA和AOPA,一個屬于中國民航飛行員協會ALPA頒發,一個由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 AOPA 協會頒發。

  ASFC和UTC則側重體育賽事和無人機航拍特訓指導。

  無人機執照考試分為理論和實操兩部分,理論知識包括無人機概述與系統組成、民航法規與術語、空域的飛行與申報、航空氣象與飛行環境等;實踐操作則包括模擬飛行,飛機拆裝、維護、維修和保養,飛行前準備、起飛與降落訓練,緊急情況下的操縱和指揮,特殊情況的處理等。

  根據民航局公布的不同類型的無人機考試通過數據來看,通過的概率基本上高于60%。而最常見的多旋翼無人機考試通過率在80%以上,實踐考試甚至高達97%。

  既然有考試,培訓機構就應運而生。

  上海某無人機培訓機構網站上,5天一期的無人機AOPA/ALPA課程標價為3500元。

  而對于CAAC課程,一般駕駛員證件培訓都在8000元以上,而對于更高級別的超視距操控員證件(也被培訓機構稱為機長證)則基本都要上萬。若是培訓時長更長、通過率更高的“精品”班則更昂貴。

某無人機培訓機構收費標準。

“無人機飛手”工作好找嗎

  假如你交了錢、上了課、考了證,具備了成為無人機操控員的資質,工作好找嗎?

  據了解,許多飛手崗位都在定向培養飛手,培訓機構也和企業合作進行定向人才輸送,真正面向社會招聘的崗位并不多。

  我們收集了某招聘網站上關于“無人機飛手”的招聘信息。在不限制工作地點的情況下,全國范圍內只有478條招聘信息,其中還混雜了個別“無人機工程師”“無人機飛手實習生”等非飛手崗位。

  飛手的薪資也沒有傳言的那么夸張。我們收集了前100條招聘信息中的薪資水平,因為招聘網站薪資水平采用區間,例如“8千-1萬”,我們為方便統計則采用平均數9千元作為該崗位的薪資水平,最終結果分布如下:

  分手薪資分布最多的兩個區間是7001元-8001元和5001元-6001元,二者共計43個崗位,占比將近一半。100個崗位中只有5個崗位能達到1萬元左右,與網傳的“輕松過萬”相差甚遠。

  而無人機飛手,最成熟的就業場景是農業植保。

  據民航局發布的無人機云交換系統數據,植保無人機運行量占全部云系統無人機飛行小時數的98%以上。全國農技中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植保無人飛機保有量25.1萬架、防治作業面積26.7億畝次,均較去年增長近25%,已居全球首位。

“無人機飛手”也會被AI取代嗎

  2024年,大疆和極飛開始在農業無人機上搭載了AI,用于障礙物識別,雖未能用于實現無人機完全自動智能化作業,但相關企業都表示,未來用AI等技術實現更大程度的機器自動化。

圖源:浙商證券

  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 以eVTOL為代表的載人飛行器成為最受關注的無人機,也是當前最被看好的無人機領域。eVTOL最為核心的飛控系統,和汽車自動駕駛分級相似,eVTOL采用階梯式分級:飛行員輔助、部分自動、自動飛行、高度自動飛行、全自主飛行。浙商證券分析,目前大部分eVTOL企業都已經達到了以自動化飛行為主,計算機輔助決策的模式,即Level2部分自動。

  綜上所述,不管是強勢無人機產業,還是新興產業,都在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逐漸擺脫對以人工操控技能為代表的傳統飛手的依賴。

  也就是說,“無人機飛手”有一天也會被AI取代。

  不過,從更大的范圍而言,無人機操控相關的工作還是缺人才。

  從2019年至今,人社部新增了90余種新職業,無人機領域不僅有飛手,還有裝調檢修工。

  鮮少被關注的裝調檢修工,缺口更大。

  此外,低空經濟目前處于大規模商業化的起步階段,無人機研發、服務、運維、教育等全產業鏈的人才,都處于需求增長階段。

無人機產業鏈結構。圖源:上齊研究院

  當下,100 萬人才缺口的無人機飛手無疑吸引了公眾的目光,更應該看到,產業鏈上下游多樣的人才需求。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設立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全面關注各環節人才需求,才能打造完整人才鏈,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