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賣方研究(上):賣方研究洗牌這一年
1月2日訊(記者 林堅 趙昕睿)2024年是多數券商發展的關鍵一年,加快建設一流投行成為行業集體方向。受費率改革的影響,賣方研究原有業務模式被打破,研究業務轉型也步入新階段。怎么轉、如何轉、轉型效果有沒有預期,這些問題是記者2024年跟蹤行業時,從業者討論最多的。
賣方研究的商業模式一直隨著市場投資者結構和業務生態的變化而變化。從個人散戶主導的資本市場發展初期,到公募、保險資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壯大,再到證券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賣方研究服務不斷升級,以適應時代的變化。2024年是公募基金費率改革落地首年,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自7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在此背景且競爭愈發激烈的市場環境中,2024年,券商的應對策略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持續增加投入以參與競爭,但這導致成本短期依然在高位,尋找多元收入成為方向;另一種是縮小業務范圍,放棄全面覆蓋產業鏈,轉而專注于內部支持,但這種做法可能會削弱外部市場的影響力。
記者多方采訪了解,盡管經過測算,2024年開啟的降傭,傭金率下行至萬分之4.4,但隨著交易量的活躍,又給2025年分倉傭金創造了想像空間。
目前能達成共識的結論是,賣方研究業務更趨向回歸研究本源,研究業務的多元化價值更被券商看重。這體現在,傳統的賣方研究主要依賴于分倉傭金收入,但隨著傭金費率的下降和市場競爭激烈,這一模式的可持續性已受到挑戰,探索多元化收入模式是轉型的途徑之一。業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根據記者梳理采訪的情況,在過去的2024年,賣方研究至少有以下關注點:
值得一提的是,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宏觀形勢、金融行業、資管行業都在經歷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但這些變化對賣方研究業務生態的影響尚未“完全”體現出來,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賣方的出清、調整、整合
在2024年12月初,回顧今年行業變化的時候,有券商總裁就在公開場合直觀談了自己對研究業務的感受,引發業內的討論。他稱,研究業務是券商主營業務中最分散、競爭最激烈的領域,而高度競爭也使得業務更容易出現內卷。
供給側改革進行時,這直觀體現在賣方研究“產能”的調整,既有出清,也有納新。當前幾乎所有賣方研究所的研究力量都配置在行業研究上,當面向個股的研究不再是投資決策中的強需求時,行業研究員的產能可能會迅速過剩。
即使研究業務在費率改革的推進與實施下,會面臨殘酷的產能出清,但資本市場對賣方研究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為尋求新的轉型路徑和多元的盈利模式,部分券商正通過大力招攬人才逆勢布局,聚焦提升研究業務質量。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從業人員的流動和轉型。
人員布局到位是提升各家研究實力的必要條件之一,即使頭部券商在研究人員數量占優,但仍有券商體現出擴招意愿。2024年申萬宏源研究所積極引進首席經濟學家趙偉、首席債券分析師黃偉平,公司表示研究所會定期開展招聘計劃,將部分機會開放給應屆生,新添年輕力量。招商證券同樣對宏觀研究崗位有需求,但有豐富的海外宏觀研究經驗為優選。
中小券商對人才的需求明顯更加旺盛。根據招聘信息,12月末,德邦研究宏觀團隊誠邀青年才俊,希望有相同研究理念和賣方理想的小伙伴一起加盟,力爭在宏觀經濟、產業趨勢和資產配置層面有所建樹。
愛建證券正招聘12名行業分析師、6名總量分析師和2名金工分析師,任職要求中也透露出對于產業界專業人士加盟的渴求。
國投證券對軍工、汽車、食品飲料、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分析師都在進行招聘。相關人員需為公司產業研究院內外部客戶提供相關研究分析報告,在扎實的專業基礎上,能滿足客戶需求進行研究更是重點。
國海證券則對家電、通信、軍工等首席研究員皆有需求,數量上直至招滿為止,也體現出壯大研究隊伍的決心。
記者留意到,2024年是各家集中發力產業研究的大年,雖二級市場研究需求有所轉弱,但個別券商對相關人員仍保持一定需求,這點從部分券商招聘信息上得以看出,不僅用作于為公司內部研究提供支持,也是為外部客戶提供價值參考。注重產業發展趨勢的同時,為投資者提供行業動態、投資機會相關報告的需求也在保持,顯現研究業務聚焦領域多點開花的態勢。隨著2025年的到來,研究所對哪類人才需求有新的演變仍值得深入觀察。
整體來看,目前證券行業分析師人數已突破5000大關,對于分析師個人而言,行業變革意味著一場殘酷的淘汰賽,能否留在牌桌上取決于個人能力,走過大擴張階段的賣方研究所也迎面遭遇著嚴峻的出清。
也需要注意到,2024年證券業開啟了一輪并購重組潮,這一趨勢將會有所延續,不少券商研究所正在合并中,另有券商也在尋求并購標的,如此一來,會有更多研究所可能要合并和重組。賣方市場資源會進一步集中,加劇競爭。
對賣方研究的需求變化有所傾斜
賣方研究自起步的90年代,到傭金收入到達巔峰的2021年,都可以稱之為市場有效性相對偏弱但逐漸增強的階段。分析師通過專業化的信息搜集與加工,可以獲取相對于非專業投資者的信息優勢,從而幫助機構投資者博取超越市場基準的超額收益。隨著市場有效性抬升,搜集“超預期的信息和邏輯”的性價比顯著降低,賣方研究所也因此產生了大量低質、重復性的研究。
此外,ETF等被動型產品的崛起對賣方研究構成挑戰。具體來看,ETF的增長導致主動基金規模萎縮,而ETF交易傭金不流入賣方研究所,加劇了券商研究所的收入壓力。
整體來看,隨著投資者對金融市場的認識加深,他們對券商服務的需求從簡單的股票交易轉向更為復雜的財富管理和資產配置。券商研究所可以利用其專業的研究能力,為客戶提供更為專業的財富管理服務,滿足客戶變化的需求。
從政策端來看,賣方研究持續突出改革發展,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個視域下,產業研究重回行業視野。賣方研究業務正在尋找突破口,創設單獨的產業研究院、成立專項產業研究團隊與部門已逐漸開始成為共識,并陸續落地走入行業視野。
基于上述,在過去的2024年,賣方研究不乏調整組織架構,精簡優化,加大對金融產品和組合配置的評價、跟蹤、分析、篩選等研究資源投入,行業研究配置從“大而全”逐步向“精而專”轉化。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