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所研發脈沖動態計算的毫瓦級超低功耗異步感算一體類腦芯片
人腦能夠運行非常復雜且龐大的神經網絡,總功耗卻僅為20瓦,遠小于現有的人工智能系統。因此,在算力比拼加速,能耗日益攀升的今日,借鑒人腦的低功耗特性發展新型智能計算系統成為極具潛力的方向。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李國齊、徐波課題組與時識科技公司等單位合作設計了一套能夠實現動態計算的算法-軟件-硬件
人腦能夠運行非常復雜且龐大的神經網絡,總功耗卻僅為20瓦,遠小于現有的人工智能系統。因此,在算力比拼加速,能耗日益攀升的今日,借鑒人腦的低功耗特性發展新型智能計算系統成為極具潛力的方向。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李國齊、徐波課題組與時識科技公司等單位合作設計了一套能夠實現動態計算的算法-軟件-硬件
神經網絡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獲悉,該所李國齊研究員和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田永鴻教授團隊合作構建出深度脈沖神經網絡學習框架“驚蜇”。它可以提供全棧式的脈沖深度學習解決方案,能夠處理神經形態數據、構建深度脈沖神經網絡、部署神經形態芯片。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進展》雜志。
編輯:panda能更好模仿生物神經系統運行機制的脈沖神經網絡在發展速度和應用范圍上都還遠遠落后于深度學習人工神經網絡(ANN),但脈沖神經網絡的低功耗特性有望使其在邊緣計算領域大放異彩。近日,奧地利的格拉茨技術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學院的兩位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可將人工神經網絡轉換為脈沖神經網絡(SNN)的
2020年1月,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啟動運行以來,中國天文學在脈沖星的觀測研究上,有了長足的進步。據國家天文臺3月發布的消息,自通過國家驗收啟動運行以來,中國天眼FAST設施運行穩定可靠,發現的脈沖星數量已達到300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