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有何機遇與挑戰?張軍平新書《人工智能極簡史》發布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 通訊員 夏思)25日,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湖南科技出版社、長沙師范學院共同推出的科學閱讀推廣活動——名家對話“AI時代,大學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在長沙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到人工智能領域專家,中國自動化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 通訊員 夏思)25日,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湖南科技出版社、長沙師范學院共同推出的科學閱讀推廣活動——名家對話“AI時代,大學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在長沙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到人工智能領域專家,中國自動化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10月25日,“AI時代,大學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名家對話暨《人工智能簡史》新書發布活動在長沙師范學院舉行。張軍平對話屈喜龍。紅網時刻新聞10月26日訊(記者 蔡娟)人工智能作為數字時代的一項基本技術,如何迎接它帶來的挑戰與機遇?10月25日,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長沙師范學院聯合
霍金在一次對話中寫到:「我改變主意了。《時間簡史》的視角錯了。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物理)哲學思想來為宇宙學服務」。《時間起源》這本書,講述了這一新思想的誕生過程。本書作者托馬斯·赫托格,同時也是霍金的合作伙伴,參與研究并見證了霍金最終理論的誕生。△托馬斯·赫托格(左)和史蒂芬·霍金(右)帶著對宇宙起源
哈羅德·科恩花了 42 年把 AARON 鑄成“另一半自己”。它是一段被畫家造出來的計算機程序,或許也可以叫做 AI 系統。先是花了 20 年學會黑白簡筆畫,1995 年,它第一次表演上色,以一個龐大的機器模樣(長 2.4 米,寬 1.8 米)。它先用機械臂上的鋼筆勾勒線條,然后在調色板上混合顏料,
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國》雖然不是人類關于人工智能的第一次影視化探索,卻可以說是最有影響力的一次。電影講述的是基努李維斯飾演的網絡黑客尼奧發現自己生活的世界被某種外部力量控制并通過調查發現自己活在人工智能的虛擬世界里,之后同一個反抗者組織奮起而抗爭的故事。
尤瓦爾·赫拉利呼吁嚴厲打擊以人工智能機器人冒充真人的行為。
選自getrevue.co作者:Jean de Dieu Nyandwi機器之心編譯機器之心編輯部這篇文章從感知機開始,按照時間順序回顧了深度學習的歷史。1958 年:感知機的興起1958 年,弗蘭克 · 羅森布拉特發明了感知機,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機器模型,后來成為當今智能機器的核心和起源。感知機是
尤瓦爾·赫拉利認為,社會需要時間來讓人工智能走上正軌。
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是一門研究如何使計算機通過圖像和視頻數據獲取、分析和理解視覺信息的學科。它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利用計算機處理圖像數據的可能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和數字圖像采集設備的發展,計算機視覺逐漸嶄露頭角,并在各個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早期的計算機視覺研究
最近一個多月,“人工智能(AI)的悲觀主義者”尤瓦爾·赫拉利竟然突破次元壁,與一眾名人熱切地談論起AI,并引發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