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AI平臺助力人工智能在制造行業應用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趙昂“我們要實現0代碼、低門檻。讓不懂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行業從業者也可以打造出他所在領域的行業模型。”
近日,在由北京市科協、北京科技記協組織的“首都科技人”宣傳活動中,中國聯通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廉士國對記者說。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的廉士國,2019年入職中國聯通,負責中國聯通人工智能技術總體規劃、團隊組建、核心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及行業落地賦能等工作。在廉士國看來,他的工作是“從0到1”。他首創性提出行業AI范式,解決AI落地難題。以液態質檢為例,通過食用油質檢、酒液質檢總結出的AI液體質檢工具,可以快速用于解決液態化妝品質檢問題。廉士國表示,通過形成一套“行業AI范式”,并基于此構建工業“大腦”的內核,方能真正以相對較低的成本讓人工智能走進千行百業。在他看來,“行業AI范式”在本質上是一套可定制、可復制的方法論,以操作工序合規監測為例,通過大量的實踐總結出跨行業間操作工序的共性和差異化,從而以少量的修改實現對多個相似工序的賦能,以一類功能服務多個行業。而在實際過程中,“行業AI范式”的研發周期很長,至少有3年時間,前兩年主要是摸排各種實際場景,這是一個需要沉淀的過程。通過調研場景,梳理共性,提供一套人工智能的解決方案,成為廉士國團隊工作的“三部曲”,通過AI場景模型模板,有力支撐在實際工作場景中的高效率落地賦能。這樣的實際場景并不少,以南京港為例,他和團隊成員在碼頭,測試確保工人穿戴合規的檢測流程,解決集裝箱吊起的安全問題、對叉車進行智能化改造。在他看來,只有到了相應場景,具體了解需求,才能找到技術創新的落地方向,解決技術創新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經過多年在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方面的實踐,廉士國總結出了一套易于集約化賦能多行業的“類人架構工業AI平臺”理論。他表示,應以構建類人架構的工業AI平臺為目標,從感知、決策、執行等多個環節入手,從借鑒人類的各項基礎能力到培養出能夠持續成長的“職業技能”,從而逐步實現人工智能在制造行業場景中的全面應用。目前,我國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比移動電話用戶多,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物超人”的國家。“物超人”意味著移動網絡從服務人和信息消費,進一步發展到服務千行百業。目前,中國聯通已經在多種應用場景內形成了行業AI范式,實現行業復用、按需部署,已在工業領域成功布局港口、電子、倉儲物流、裝備智造等多個行業。聯通數據智能有限公司是中國聯通集團從服務國家戰略出發,圍繞國家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業發展,進行的重要戰略布局,目標通過集聚全集團數智資源和能力,以數智公司為載體,將中國聯通打造成為國家數據智能領域的核心力量,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于聯通數據智能有限公司而言,未來將繼續深化AI能力,結合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大對工業制造等行業痛點及難點的研究,讓AI技術更加深入行業核心場景,助力高質量發展。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