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AI對經濟金融系統“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消息網6月27日報道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25日報道,國際清算銀行表示,人工智能(AI)正在改變經濟和金融系統,各央行迫切需要“提升自身能力”,以應對這種技術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國際清算銀行在2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得出上述結論。這凸顯出,全球金融管理機構已經意識到,需要跟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掀起的創新浪潮。
為全球央行提供銀行服務的國際清算銀行已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了幾次實驗。該行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會“改變許多活動的游戲規則”,并對更廣泛的經濟和金融系統“產生深遠影響”。
它還說:“各央行迫切需要提升自身能力。”
國際清算銀行說:“最近的證據表明,人工智能可以直接提升那些需要認知技能的任務的生產力。”該行引用了中國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螞蟻集團的程序員借助大型語言模型編寫代碼時,生產力提高了55%。
在指出各央行在自身業務中利用人工智能的好處的同時,總部位于瑞士巴塞爾的國際清算銀行也強調了這項技術構成的幾個潛在風險,比如它可能會提供不正確的信息,以及容易受到黑客攻擊。
國際清算銀行說:“人工智能將影響金融系統以及生產力、消費、投資和勞動力市場,這些因素本身也會對價格和金融穩定產生直接影響。為應對這些新挑戰,各央行需要提升自身能力,既是作為技術進步影響的知情觀察者,也是作為技術本身的使用者。”
自人工智能技術進入人們視野以來,包括金融行業在內的許多企業都在利用該技術,以求獲得競爭優勢。但由于對可靠性、法律風險和透明度感到擔憂,各央行的態度一直更為謹慎。
美聯儲已開始研究如何在自身業務中使用人工智能。但美聯儲官員們行事謹慎,現階段不考慮在任何政策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
英國央行今年表示,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支持和增強”自己的能力,比如試著預測經濟增速、銀行業困境和金融危機。
《金融時報》最近披露,歐洲央行已開始使用人工智能來加快多項較普通工作的速度,包括起草簡報、匯總銀行數據、編寫軟件代碼和翻譯文件。
國際清算銀行表示,目前這項技術取代央行工作人員的程度有限。該行說:“盡管它或許能夠執行需要適度認知能力的任務,甚至培養出一些‘應急’能力,但它還不能執行需要邏輯推理和判斷能力的任務。”
但國際清算銀行指出了各央行可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幾個領域,比如瀏覽大量實時數據、進而發現金融風險積累或預測經濟下行風險的“實時預測”系統。
其他用途還包括追蹤洗錢活動。國際清算銀行表示,其反洗錢項目已經測試了人工智能在支付數據中發現“黑錢”的能力,并發現“機器學習模型的表現優于基于規則的傳統方法”。
然而,國際清算銀行警告稱,人工智能技術也存在風險,比如人工智能模型可能受“數據投毒攻擊”破壞,這樣一來它們就容易受到操縱。該行還說,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可能導致偏見和歧視,引發數據隱私問題,并形成對少數幾家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商的依賴。
如果大量金融機構使用相同的算法,金融穩定也可能面臨風險。國際清算銀行稱,這“可能加劇羊群效應、流動性囤積、擠兌和賤賣,進而放大順周期性和市場波動性”。(編譯/郭駿)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