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堅持數字化賦能,培育智慧農業新業態

堅持數字化賦能,培育智慧農業新業態

新火種    2024-01-04
“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系列報道之一: 堅持數字化賦能,培育智慧農業新業態

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始終秉承“人民郵電為人民”的初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講話精神,充分發揮企業綜合優勢,緊緊圍繞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著力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農民生活智慧化、鄉村治理數字化,助力創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電信智慧、電信力量。現推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系列報道。

“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中國電信安徽公司作為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始終傳承電信企業紅色基因,積極發揮自身“云、網、數、智、安”技術融合優勢,大力推進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運用于農業農村領域,助力發展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不斷培育智慧農業新業態。

從“靠經驗”到“靠數據”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

中國電信安徽公司注重通過數字技術為基礎農業發展注智賦能,積極組織技術人員貼近“三農”一線創新研發各類涉農信息化應用,促進智慧農業設施推廣,幫助提高農作物生產過程的信息化、現代化,促進農業種植增產增收。

在蚌埠市懷遠縣“5G+物聯網”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工作人員正通過農田微型氣象站和土壤墑情傳感器監測光照、土壤等關鍵數據,為秋季陰雨天氣田管作業提供精準指導。

微型氣象站實時收集監測風速、光照等數據。安徽電信供圖

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參與打造了智慧農情監測系統和大數據管理平臺。平臺由1個微型氣象站、4個土壤墑情傳感器、23套視頻監控設備和35套農機作業智能監管終端組成。利用天翼云計算技術,田間管理人員可對海量的現場數據進行匯集和分析,實現莊稼生產信息自動化感知、監控預警、遠程診斷、指揮決策和稻米、小麥產品質量安全可信溯源,初步形成了“測、控、管”協同的數字農業應用新模式,讓農業生產更加“智慧”。

安徽徽糧智慧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安祥介紹說:“通過智慧農業系統,我們可以將‘種、肥、藥、機、技’這些農業生產要素全部貫穿其中,實現無人耕種的智慧農業模式,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了精準科學管理,糧食生產較以前畝均化肥用量減少21.8%,今年水稻預估畝產600公斤以上,畝均增產66公斤左右,有效實現了節本增效。”

從“靠人工”到“靠系統”

在大別山腹地太湖縣牛鎮鎮羊河村,村集體主導運營的“羊角云青”茶集中種植區內,智能傳感器正實時采集著關聯茶樹生長環境的核心數據,“水肥一體化”子系統正在依據上述數據給出施肥、灌溉調度建議……“用數據說話”正在為科學種植管理提供第一手決策依據,新技術、新理念助推鄉村產業發展迸發出勃勃生機。

羊河村“5G智慧茶園”系統調度平臺。安徽電信供圖

這套由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幫助建成的“5G智慧茶園”系統,通過加載墑情監測功能模塊,實現了對茶園基地溫度、濕度、日照及茶樹生長環境的實時監測,更加精準地掌握了高山地區茶葉生長規律,為科學灌溉、施肥以及明確最佳采摘時期儲備了最原始、最真實的基礎資料。“水肥一體化”模塊則負責執行系統給出的實施“指令”,自動觸發滴灌、施肥等功能,取代了傳統的人工調水灌溉、潑灑施肥,真正做到了精準“管、養、護”,有力提升了茶草的產出率和合格率,為“羊角云青”茶葉品牌注入了滿滿的科技內涵。

“這幾年,我們村的羊角云青茶在5G智慧茶園的加持下,銷售規模進一步擴大,年穩定營收可以達到70萬元左右,為村集體和村里的茶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不得不說,科技賦能,真的為鄉村產業振興帶來了新視角、新天地!”羊河村黨總支書記陽旭林激動地說。

“今年,我們還聯系了公司的技術研發團隊,延伸開發了產品溯源子系統,消費者購買到羊角云青茶后,通過掃碼就能直觀感受到茶園種植、茶葉加工等場景,這為品牌宣傳以及提升市場影響力都非常有意義。”中國電信安徽公司駐羊河村第一書記王松談及信息化賦能產業振興,躊躇滿志、信心滿懷。

從“靠人眼”到“靠云眼”

在葉集區孫崗鎮白龍井村,高高聳立的“云眼”正時刻“看護”著村里的黑木耳種植基地。“以前種木耳,都是要到地里現場觀察菌種的生長情況,遇到下雨天氣,兩腳都是泥巴,還容易摔跤!現在有了電信公司幫俺們建的天翼云眼,在監控室就能看到每棒菌群的培育情況,加上電子圍欄,在家也能掌握田里的安全情況,實在是太方便了!”村支書汪洋感慨地說。

“天翼云眼”助力木耳種植產業提質增效。安徽電信供圖

白龍井村是中國電信安徽六安分公司的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村。在幫助確立發展特色木耳產業后,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為產業發展注智賦能,提高木耳種植管理水平,成為了產業幫扶工作的重點課題。結合種植基地所處地理環境特點,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在種植區高處架設了高清AI智能“探頭”,跟進建成天翼云眼視頻監控系統,一舉解決了遠端視頻觀察菌種成長的問題。基于5G、物聯網技術搭建的“電子圍欄”,在完成濕度檢測、智慧滴灌等基礎設施建設后,增設了自動觸發告警、遠端“喊話”功能,此舉也大大提高了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資源配置與種植效率,很好地解決了夜間防盜、動物啃咬等管理“痛點”。

今年,村里的5萬8千只菌棒一波又一波地產出高品質木耳原品,累計產量達8000多斤,為村集體帶來了6萬多元的增收。每每聊到這套天翼云眼系統,當地村民也是贊不絕口:“科技興農真不是嘴巴說說,高科技,真管用!”

從“靠手動”到“靠自動”

“我是真沒想到,自從用上了這個‘小玩意’,家里的魚塘真的不用我起早貪黑去打理了!要增氧,它會自動啟動;要投餌,它在手機上就能操作;要是水質出問題了,它也會自己‘叫’起來,真是太省心了!”“魚塘寶”應用儼然成了銅陵市樅陽縣先進村村民劉忠祥養魚的“寶貝疙瘩”。

“魚塘寶”應用讓養魚更科學、更簡單。安徽電信供圖

基于“視聯網+物聯網”應用能力開發,中國電信安徽公司創新推出的“魚塘寶”應用,充分滿足了養魚農戶“水質監測”“遠程控制”“魚塘監控”三大核心需求。不僅可以探測水體數據指標,監測水質動態變化,適時觸發養殖設備運行,還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在遇到陰雨天等環境變化時,快速啟動增氧,同時也有效避免了夜間巡塘以及開關增氧機帶來的繁瑣麻煩。在環境管理方面,更是可以隨時隨地遠程查看魚情,動態感知釣魚、捕魚等行為,真正為魚塘管理裝上了“科技安全網”。現代信息技術正在以智慧化的手段持續推動著傳統養殖業從粗放式向精養式轉變,有力促進著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從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魚塘寶已經讓養魚戶實實在在嘗到了科技賦能的甜頭。下一步,我們將加快對智慧養羊領域的一些探索,在村里的圈舍養羊基地先行先試,以后我們也會把更多的科技元素引入到農業產業生產的相關方面,相信我們的數字化技術,一定能夠為農業高質高效、產業提質增效貢獻更大力量!”中國電信安徽公司駐先進村第一書記胡宏如是說。(周亞柳)

(責編:范曉琳、李闊)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