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報告稱全球51%受訪醫學生使用AI學習態度喜憂參半

報告稱全球51%受訪醫學生使用AI學習態度喜憂參半

新火種    2023-12-19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12月13日,作為擁有包括《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科研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發布了《未來醫生白皮書(2023)教育版》(以下簡稱報告),其中提到,目前,全球有51%的受訪學生已經嘗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支持自己的日常醫學學習,在中國,這一比例更是達到了76%。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的興起,全球醫護專業學生都在積極探索這類新興技術在課業學習中的應用。

報告顯示,受訪中國醫護學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主要場景包括:支持進行日常課業學習(86%)、了解最新醫學進展(74%)和幫助準備考試(67%)。4/5的受訪中國學生表示,他們的導師對人工智能用于教育目的持積極態度。然而,醫護專業學生對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進行醫護專業教育的態度可謂喜憂參半。全球62%的受訪醫護專業學生表示,他們對人工智能的潛力感到興奮;同時,全球有51%的受訪學生對此心存擔憂,他們擔心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會在教育中取代寶貴的醫學實踐、傳授不準確的信息以及阻礙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等,他們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應該被用作醫學學習和實踐的輔助手段。報告截圖。愛思唯爾供圖報告指出,全球超六成受訪學生“因為人工智能給臨床醫生帶來的可能性感到興奮不已”,對人工智能在臨床實踐和醫學研究中的應用表示積極態度。

全球大多數受訪學生認為,人工智能將改善他們的決策制定(70%),甚至將成為醫療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3%)——中國學生的情況尤其如此。同時,受訪學生也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目前僅僅是一種提升能力的工具,不能替代臨床專業知識。這份報告收集了全球超過2200名醫護專業在校學生的觀點。愛思唯爾大中華區總裁李琳表示,這是愛思唯爾連續第二年發布《未來醫生白皮書》,通過調研,可以更好地聚焦于未來醫生們在專業技能學習和綜合能力構建等方面的需求,從而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與愛思唯爾高質量的醫學內容和可信賴的科研平臺結合。“中國醫護學生對于當前的醫療健康行業生態既有擔憂也懷抱期待,我們鼓勵他們在充分洞悉這些困難的同時能夠積極應對。”南方醫科大學校長黎孟楓說,“對于醫學教育工作者而言,傾聽醫護學生的聲音,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在此時變得極端重要。中國醫學院校在醫護專業教學、臨床技能訓練、創新能力培養、醫學人文熏陶等方面也有責任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讓醫護學生們能夠更有信心地走向通往‘未來臨床醫護’的道路。”(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