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里程碑式”!歐盟就全球首部全面監管AI的《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

“里程碑式”!歐盟就全球首部全面監管AI的《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

新火種    2023-12-19

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三方,終于在漫長談判后,于布魯塞爾當地時間12月8日晚,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

這一法案將成為全球首部人工智能領域的全面監管法規。

歐盟內部市場專員蒂埃里 布雷東坦言,這份協議將有助于歐洲 在全球人工智能競賽中領跑 。

已達成協議的《人工智能法案》草案規定,嚴格禁止 對人類安全造成不可接受風險的人工智能系統 ,其中包括有目的地操縱技術、利用人性弱點或根據行為、社會地位和個人特征等進行評價的系統等。

相關規定還包括,人工智能公司要對其算法進行人為控制,提供技術文件,并為 高風險 應用建立風險管理系統。每個歐盟成員國都將設立一個監督機構,確保這些規則得到遵守。

此前,歐盟方面一直希望推動《人工智能法案》盡早出臺。

2019年以來,歐盟一直布局人工智能監管領域,先后發布人工智能倫理準則并出臺《人工智能白皮書》。

2021年4月,歐盟委員會提出《人工智能法案》提案的談判授權草案。此后,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就草案進行了多輪修訂和討論。

2023年6月,歐洲議會以499票贊成、28票反對和93票棄權,高票通過了《人工智能法案》談判授權草案,推動了該法案進入立法程序的最后階段,即舉行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的 三方談判 ,以確定法案的最終條款。

本周,三方為此展開了馬拉松式的閉門談判,其中一次談判持續了22個小時,第二輪談判于12月8日上午開始。

參與談判的西班牙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國務秘書卡梅 阿蒂加斯表示,為確保 里程碑式 的監管而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專訪時表示,歐盟各方最終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是各方做出妥協的結果,這既有來自歐盟內部的迫切需求,也有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

第一,歐盟各國都認同發展人工智能能使歐盟獲得競爭優勢,在未來全球治理中贏得話語權,并且各國也有產業和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歐盟內部對于人工智能立法是比較迫切的。

第二,包括中國、美國、英國在內的國際治理主體,都在快速地推進關于人工智能治理的規則建設。從外部環境來講,也決定了歐盟需要盡快形成和推出自己的規則。

吳沈括進一步分析認為,歐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對歐盟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發展格局和立法格局都會帶來非常重大的影響。

《人工智能法案》的立法技巧具有全面性和綜合性。未來法案頒布實施,將對人工智能的研發、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與運行帶來非常大的直接影響。

在合規層面,該法案會影響各類人工智能企業的市場格局、業務模式、運營方式乃至發展前景。從執法和實施的前景來看,對于人工智能企業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業務重構、業務設計的過程。

法案正式頒布實施后,各成員國將基于本國的公共政策基礎,做出一定的變通適用。

耐人尋味的是,此前,包括空客和西門子在內的數十家歐洲大型企業曾采取集體行動,以 可能損害歐洲競爭力 不能應對潛在挑戰 等為由,公開反對歐盟通過《人工智能法案》。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新聞眼》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