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與展望:當長視頻擁抱生成式AI之后
文| 闌夕
相較于歷史最佳的第二季度,愛奇藝適才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又多了幾分「展望」的意味。
展望的前提當然是擁有一個健康、穩定的當下,Q3財報中有這么幾項數字成為了愛奇藝當下的定心丸,其一是同比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前者為7%,后者在Non-GAAP的準則下達到了71%。
其二是會員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9%,在這項數據里,愛奇藝愈發重視的月度平均單會員收入(ARM)同比增長了12%。
長視頻平臺步入了以存量市場為焦點的競爭,這意味著在爆款拉新的金科玉律之外,當內容生產趨近穩定,單會員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會決定未來平臺生態的健康與否。
在Q3財報總結中,愛奇藝將ARM創新高的原因歸結為「物超所值的娛樂體驗」,早些時候,愛奇藝出臺了一系列面向會員、尤其是長期會員的增值服務,其中包括擁有多部劇集額外內容的「加更禮」,以及推出積分系統和可以直接兌換IP衍生商品的會員商城,均收獲了不錯的成效。
但物超所值并不僅僅體現在會員權益增值這一點上。在過去一年多中,愛奇藝逐步將生成式AI應用于內容制作、宣發和搜索等多個場景,其中搜索的智能化已頗見成效:通過AI劇情搜索進入正片的觀眾人均觀看時長提升了40%。我們可以說,現在的愛奇藝更懂大家要看什么了。
更懂用戶的背后:積極擁抱生成式AI
自2023年Q2首次提及AIGC,愛奇藝在Q3已經拿出了一系列應用落地的成果,這也是能體現愛奇藝Q3展望的亮點之一,在大眾觀感層面,AI帶來的變化正逐漸浮出水面。
雖說全球的流媒體幾乎無一例外地將AI作為未來戰略的重心之一,但對于這項技術的理解,海內外卻踏入了兩條全然不同的河流。
《秘密入侵》的視覺開發團隊成員杰夫·辛普森——前者的片頭是完全用AI生成的——表示「我認為AI是不道德的,危險的,完全是為了消除藝術家的職業而設計的」。
辛普森的說法或許有夸張的成分,但卻精準道出了部分行業從業者對于濫用AI的恐慌情緒,人們都知道辛普森的設想大概不會成為現實,但AI對行業格局的深刻影響,卻已經迫在眉睫。
相較于西方嚴峻的形勢,國內長視頻平臺在見證過大模型領域的「百模大戰」后,開始在生成式AI的應用落地上陸續拿出自己的路線圖。
愛奇藝CEO龔宇在出席今年《哈佛商業評論》中國年會談及AIGC的應用時說到,在影視行業,無論AI賦能生產是當下的「嵌入模式」,還是不久后的「副駕駛模式」,它都當遵循著AI只是工具,核心工作仍然要以人為中心的原則。
CTO劉文峰在今年的虎嗅F&M創新節上也提到,內容產業會是率先受到AI影響的領域之一,而在國內影視工業化的演變過程里,AIGC不僅會成為撬動創意的杠桿,還是創意價值的放大器,它能夠幫助創意人實現更高價值的創作。
從內容策劃到開發、制作,再到后期宣發等環節,生成式AI已經逐步落地在愛奇藝諸多生產場景里。龔宇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AIGC作為生產力變革的工具,對制作方式、成本結構、人員結構等方面都會帶來巨大變化。
所以內容產業,甚至于社會整體是否去擁抱AI的激烈爭論早已失去了意義,眼下需要討論的,是讓AI賦能產業的具體過程應該是怎樣的?
搜索框變臉:從產品升級到思維進化
在愛奇藝身上,從內容制作到市場宣發,從播放互動到場景優化,愛奇藝在這些鏈路中都加入了生成式AI的輔助,以達成對平臺與用戶的交互過程的優化。
早在今年8月份,愛奇藝首次對外宣布了對AIGC的「訓練」成果:對劇本場景和人物解析的成功率超過90%。「星羅劇情理解平臺」實現對影視劇分鐘級的理解,并自動生成劇情對應片段及劇情看點,顯著提升了搜索的精準度,大幅降低用戶的搜索成本,滿足多樣化的搜索需求。
這項數字,賦予了愛奇藝進一步增強用戶觀看、交互過程的底氣,它意味著技術水準已經做好了輻射至用戶體驗端的準備,用極少的成本覆蓋絕大部分工作,從而讓AIGC完成對娛樂生態整體的高效賦能。
愛奇藝率先開啟的搜索智能化,用戶不僅可以在搜索界面搜演員名字、所扮演角色,還能直接搜索劇情進行一鍵精準定位。
除此之外,愛奇藝在AIGC的加持下還推出了語義搜索功能,用戶能夠通過完整語句達到快速搜片的效果。
比如月初第36屆金雞獎獲獎名單揭曉時,在愛奇藝直接搜索金雞獎不僅能直達獎項卡界面,讓用戶更直觀獲取獲獎信息和觀看入口,還能通過語義搜索將其快速分類,比如「有哪些獲得過金雞獎的懸疑題材電影」。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凡此種種,搜索智能化的目的都是能夠滿足不同種類人群的多元訴求,無論是短視頻平臺看到的劇集切片想要進行定位續播,還是只想看某個特定演員飆戲的精彩片段,亦或是想看某個題材卻無從下手找起的冷門佳作,如今用戶都能毫不費力地通過愛奇藝的搜索框實現。
顯然,面對技術變革,擁抱新技術并不在于平臺本身要發生多大的變化,而是在諸多細微之處給予用戶手到擒來般的體驗,讓每一個疑問都能得到解惑,讓每一類內容都能與它的觀眾雙向奔赴。
這同樣也是海內外流媒體對AI理解差異的體現,相較于生產端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愛奇藝更愿意用技術去完善既有用戶的使用體驗,所以用戶和從業者在面對AI所帶來的變革時,所要做的并不是那道單選題。
所謂好的產品應該去適應用戶而非本末倒置,大致如此。
將戰略舞臺的燈光聚焦于AI,也符合愛奇藝「科技驅動娛樂」的產品底色。
老題新解:還是用戶,只有用戶
這當然不是說這么做的只此一家,Netflix和Disney+等流媒體實踐智能化推薦已經是數年前的事了。當用戶觀看完一部影片或劇集,AI算法輔助平臺會綜合作品的題材類型、卡司陣容、用戶評價等因素,自動向觀看者推薦高度相似的下一部,以達到增強用戶粘性的目的。
而擁抱科技打造出迎合人性的設計,也一度成為流媒體得以崛起挑戰好萊塢傳統制片廠的優勢所在。大數據可以迎合人性,AI自然也能對行業產生新的影響。
但如果看落地方向上,起碼對于長視頻內容平臺而言,愛奇藝的做法無疑更加溫和、務實和篤定,也更符合降本增效的最終目標。
愛奇藝搜索框之變看似是一次產品迭代的進化,實質是面向下一個世代的產品思維變化。生成式AI 能力與具體需求的結合,人真正成為信息處理的中樞,信息的匯聚以人的具體需求而組合。這可能會引導行業對老問題有新的解題思路。
劉文峰曾透露過愛奇藝對大模型的態度:愛奇藝自己不做大模型,但設計了全面集成各項AI能力的架構,希望與優秀的大模型公司合作。
這是愛奇藝連續運營盈利的第七個季度,國內長視頻平臺的戰火燒過版權之爭,進入拼自制內容爆款、拼用戶體驗的階段。焦點回歸用戶身上,無論對平臺還是用戶而言,未來都會是一個良性循環。
厘清這一點,便不難理解愛奇藝正在做的事,第二季度的會員權益升級和第三季度的智能搜索優化,這些敘事還遠稱不上大,但卻有那份足夠重視市場和用戶的誠意。
· · ·
很多時候,從業者的情緒,取決于行業頭部玩家對待一項新技術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AI對生產力的變革,完全有能力對一眾產業甚至整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一點被反復驗證,不容置疑。
要知道,每一次技術變革的浪潮里,稀缺的從不是狂熱分子,而是那些克制的掌舵者,他們才是兌現技術并將其普惠到普羅大眾日常生活里的人。
就像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早在1940年提出并被傳誦至今的機器人三定律一樣,任何一項技術,當其脫離了以人為本的原則那刻,都失去了它本該擁有的價值。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闌夕。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