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業務重回增長AI產品何時盈利?阿里拆分后首份財報傳遞了哪些信息
阿里披露啟動“1+6+N”組織變革的首份財報。
8月10日,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發布2024財年第一季度(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該季度阿里營收2341.6億元,同比增長14%,預估2237.5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凈利潤為449.22億元,同比增長48%,主要由于經調整EBITA增加及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損益增加所致。
營收和凈利潤均好于預期,財報發布后,阿里美股一度漲超5%,后漲幅回落至4.61%,報99.22美元/股,股價尚未重回100美元/股。
阿里在財報中表示,自該季度起,阿里采用新的組織和治理架構,在該架構下,阿里作為控股公司持有六大業務集團和其他業務公司,各業務在運營上均具有高度獨立性。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張勇在財報會上表示:“作為新的治理機制的一部分,集團進一步強化了公司的資本運營,上季度所宣布的幾大業務集團的融資計劃(阿里云、菜鳥、盒馬啟動上市計劃,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啟動外部融資)正在穩步推進之中,其他股票回購計劃也在持續進行中。”
電話會上,高管層未透露旗下業務集團IPO進程。張勇說,本次財報會是阿里自2014年上市以后,他參與的第36次會議,也是他作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參加的最后一次會議。
張勇在2015年接任阿里CEO一職,2019年成為董事會主席,“這個季度是對過去8年的總結,也是全新旅程的開始,隨著云的分拆和上市,我將在一片新天地里與大家交流,”張勇簡短回憶過去在阿里的經歷,稱“這是一段寶貴的人生財富”。
電商業務扭轉下滑趨勢
財報發布前,就有諸多報告預測,獨立后的淘天集團經歷618大促后,電商業務在本季度將表現亮眼,彭博社也預計,在連續四個季度下滑后,阿里巴巴中國商業分部料回歸增長,該分部占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二。
財報顯示,阿里國內電商業務淘天集團(淘寶、天貓、閑魚、1688.com等)在該季度扭轉了下滑趨勢,合計營收1149.53 億元,同比增長12%,營收占比超集團總營收的一半。其中,中國零售商業客戶管理收入(CMR)近800億元,增長10%,中國零售商業的直營及其他收入為301.67億元,同比增長21%。作為對比,淘天集團營收大頭客戶管理上季度同比下滑5%。而從2022年一季度起,該指標零增長。
據悉,從本財年4月份開始,淘寶APP每個月日均DAU同比增速均在6%以上,在剛剛過去的7月,該增速超過7%。第三方平臺QuestMobile也顯示,6月平均日活躍用戶數4.02億,月活達8.87億,均穩居電商平臺首位。
財報顯示,天貓該季度新商數同比增長75%,日均活躍廣告付費商家數同比增長超過20%,其中包括大量新增腰部商家。市場分析認為,由于客戶服務收入與平臺成交正相關,本季度,正是淘寶天貓成交的顯著增長,才帶來了客戶服務收入的超預期增長。
淘天集團首席執行官戴珊在財報會上表示,淘寶APP用戶規模的增長通道已經打開。啟動“價格力”戰役后,淘寶天貓的商家增長趨勢非常明顯,因此,“價格力”戰役在未來仍將繼續,并且也仍將是重點投入項目。
“從其他平臺回淘的商家投入意愿非常積極。回到平臺自身,淘天集團仍然堅持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的經營管理原則,該花的花、該省的省。受益于此,雖然我們在用戶投入、價格力戰役、AI等方面進行了巨大的投入,但在6月季度,淘天集團經調整EBITA依然錄得9.1%的年同比增速,略低于CMR增速。”戴珊在財報會上表示。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經營多個零售和批發平臺,包括Lazada、速賣通、Trendyol、Alibaba.com等。財報顯示,在本季度,在各主要零售平臺的穩健表現帶動下,該集團零售商業整體訂單同比增長約25%。其中,速賣通的用戶留存率和購買頻率顯著提高,Lazada錄得雙位數的訂單同比增長,受惠于變現率及運營效率的提升,Lazada單位經濟效益較去年同期繼續改善。Trendyol(阿里海外旗下的土耳其電商平臺)持續錄得強勁的訂單增長,受惠于其電商業務和本地生活服務業務增長,本季度Trendyol經營業績首次實現正數。
雖然阿里電商業務在該季度取得不錯的成績,但也有分析機構指出,在“電商領域競爭激烈”情況下,如果消費者信心依然低迷,則可能會抵消增長,因為公司可能在商家和用戶優惠上投入了更多資金。這可能也會抵消其六大業務部門重組帶來的任何節約效應。
AI產品何時能盈利?
人工智能、大模型依然受到關注。在財報電話會上,除電商業務外,云業務是被問及最多的業務。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 日止季度,云智能集團的總收入(包括來自阿里生態體系內外客戶的收入)251.23億元,同比增長4%。
從產品角度出發,本季度阿里云收入的同比增長(不計來自阿里巴巴并表業務的收入),由存儲、網絡、人工智能(AI)計算相關產品所帶動,部分被內容分發網絡需求同比恢復常態化所抵消。從客戶群體的角度出發,其增長是由金融服務、教育、電力和汽車行業收入所驅動,部分增長被阿里主動管理項目式云服務收入的舉措所抵消。
張勇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模型訓練和推理場景,對AI云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由于短期內GPU在中國市場供應的緊缺,使得這樣的需求只得到了部分滿足,AI相關服務所帶來的增量機會剛剛開始得到釋放。
對于分析師提問的,阿里云推出的人工智能產品何時能取得變現盈利,張勇的回答顯得模糊,“作為云服務提供商,我們要讓人工智能公司和他們的模型來使用阿里云的基礎設施,包括我們的基礎模型,把這些基礎模型部署在阿里云上,不僅阿里自己在用,還可以讓企業利用我們的基礎模型去微調,做出適合他們自身行業的應用,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巨大機會。”
張勇表示,現在的人工智能革命屬于增量機會,各行各業都希望利用人工智能來提升他們的服務,他們要利用大量高性能的算力,不僅是用于現階段模型的訓練,還要用于支撐以后AI模型提供各種服務,這是非常重要的、長期的增長引擎。
“阿里云還在消化疫情之后,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的減少,這是影響阿里云增速的一個重要因素,阿里云也在消化某個頭部客戶需求減少,阿里云正采取措施,傾向于公共云,以及高質量云服務的增長,有了恰當的銷售結構和客戶結構,可以使得阿里云捕捉到長期和可持續增長的勢頭。”張勇說。
財報顯示,隨著AI生成內容的快速發展,本季度阿里云在模型社區建設、大語言模型研發,以及支持行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以下進展:開源平臺魔搭(ModelScope)截至2023年7月已托管逾1000個AI模型,累計模型下載量超過4500萬次。自“通義千問”于2023年4月發布后,阿里云升級其音頻轉寫平臺“聽悟”,為其配備AI驅動的會議分析能力。于7月份,阿里云推出生成式AI文生圖模型“通義萬相”。
張勇稱,接下來阿里云會繼續升級模型,并堅持開源策略,同時進入更多領域深耕,在行業選擇上目前會優先側重于數字原生或有數字化轉型計劃的公司,接下來在金融服務、汽車行業會逐步深入。
本地生活虧損收窄,盒馬業績未披露
阿里組織變革后,除六大集團外,還有許多N公司。
此次財報中,僅有“所有其他”一欄中看到N公司總業績。財報顯示,“所有其他”總收入為455億元,同比增長1%,包括了高鑫零售、盒馬、阿里健康、靈犀互娛、銀泰、智能信息(主要包括 UC 優視和夸克業務)、飛豬和其他業務。所有其他的收入主要包括以總額法進行確認的直營收入。
在過往財報中,或多或少會提及盒馬的成績,但此次盒馬幾乎無提及。有分析人士指出,“盒馬獨立上市,業績或已出表。”
為何此次財報不見盒馬?截至記者發稿,尚未收到盒馬方面的回應。
上一季財報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已批準啟動菜鳥集團上市計劃,預計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完成;批準盒馬啟動上市流程,預計將在未來6到12個月內完成。按此時間表,盒馬或將成為今年阿里啟動改革后首個獨立上市的子公司。
今年6月,有香港媒體報道稱,盒馬最快將于11月完成上市。當時,盒馬對澎湃新聞表示,不予置評。
除盒馬外,阿里其他業務方面表現,在本地生活集團方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季度,本地生活集團收入同比增長30%至人民幣144.50億元,由餓了么和高德業務的強勁收入增長所帶動。本季度,本地生活集團訂單增長同比超過35%。在整體業務規模和效率提升的帶動下,該分部虧損繼續收窄。
菜鳥集團收入同比增長34%至人民幣231.64億元,主要受國際物流履約解決方案服務以及國內消費者物流服務的收入增加所帶動。收入增長的貢獻來自外部客戶以及阿里巴巴的并表業務。
大文娛集團收入為人民幣53.81億元,反映線上娛樂業務的增長及線下娛樂業務的強勁復蘇。其中,優酷總訂閱收入同比增長5%,大麥網線下娛樂活動的需求增長所帶動,收入強勁復蘇,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迅速。
阿里也在財報中披露了股份回購計劃:以31億美元回購了3560萬股美國存托股(相等于2.844億股普通股)。截至2023年6月30日,阿里流通的普通股為204億股(相等于25億股美國存托股),較上季度減少1.368億股普通股(相等于1710萬股美國存托股),在目前董事會授權的股份回購計劃下仍有163億美元回購額度,有效期至2025年3月。
阿里員工數量方面,財報顯示,截止到6月30日阿里有228675名員工,而在3月底這一數字為235216人,阿里單季度減少了6541名員工。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