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今日開幕“文化+”驅動數字文化產業新高地全力釋放文化賦能效應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今日開幕“文化+”驅動數字文化產業新高地全力釋放文化賦能效應

新火種    2023-11-29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今日開幕 “文化+”驅動數字文化產業新高地全力釋放文化賦能效應 


數字視聽、動漫游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主要娛樂產品,沉浸交互式體驗場景成為景點景區吸引客流、提升消費體驗的主要賣點,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主導進行創作的內容正在悄然重塑文化創意工作……數字文化日益廣泛地滲入新一代消費者的文娛生活中。

粵港澳大灣區順應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大力發展以移動泛在、智能交互、沉浸體驗、高清視頻呈現為特征的新型文化業態,加速打造數字文化產業新高地。而做好“文化+”“+文化”文章,全力釋放文化賦能效應,進一步激發文化產業的融資需求。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部署,“2023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廣東·廣州)”11月28—29日將在廣州召開。大會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省廣播電視局作為指導單位,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聯合主辦。

近年來,廣東科創和金融賦能文化產業,粵港澳協同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正在結出累累碩果。業內人士熱切期待,大會成為文化產業投融資的響亮品牌,助力大灣區成為文化投資的一方熱土,為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灣區文化產業圈提供有力支撐,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更多灣區智慧和力量。

科技賦能

“文化+”新業態驅動消費升級

本次大會以“人文灣區,數智賦能”為主題,聚焦元宇宙、數字創意、人工智能三個前沿領域,匯集了一批全國知名投資機構,征集了眾多大灣區文化企業重點項目,高水平搭建投融資專場對接會。

在廣東,以“文化+科技”為引擎,一大批本土文化企業引領產業跨界融合,向數字化、智能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以參加本次大會的廣州凡拓數字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著眼于AIGC、3D可視化等技術的發展,加速布局虛擬數智人賽道,推動產品轉型升級。其為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定制的數智人“沁沁”,借助語音交互功能,為版本館提供了兼具專業性與人文溫度的交流問答、智能服務。

四開花園網絡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則通過8K+裸眼3D技術賦能,將已步入夕陽產業行列的戶外大屏升級轉化為網紅打卡點,在為文旅場景吸引更多人流量的同時,還推動數字創意、超高清視頻、商業街運營等至少三種業態形成復合效應,最終實現相互賦能的產業生態閉環。

在文化智造領域,廣東智能化數字化采集、影視虛擬制作及預演、新型影院系統、數字多媒體娛樂設備等領先全國,游戲游藝設備生產占全國4/5;在內容生產方面,廣東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產值均居全國第一,數字音樂、數字電影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電競、直播、短視頻等新業態發展迅猛……

據統計,2021年,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6910億元,同比增長11.3%,連續19年居各省市區首位;全省規上文化企業及從業人員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在數字化加持下,廣東文化產業結構也不斷優化,預計2023年全省數字創意產業營業收入將超過6000億元,成為全省文化產業新增長極和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源。

暨南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鄭煥釗表示,廣東從制造大省向智造強省轉型的當下,文化產業與科技融合發展的趨勢也不斷加強,新興業態不斷涌現,數字內容產業比重逐步提升,“伴隨這一趨勢,廣東文化產業已經走上知識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發展方向,迫切需要投融資加持研發環節”。

“AIGC+文化產業”

大灣區探路數字技術變現

原本需要逐詞逐句敲擊的代碼,如今能自動智慧生成;短視頻平臺上充滿趣味的“AI變身”讓人真假難辨……今年以來,AIGC概念持續猛漲,受到國內科技巨頭的追捧。以AIGC為主導進行創作的內容,正在悄然重塑多種文化創意工作,甚至改變生產和消費,成為經濟新動能。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在發展“AIGC+文化產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優勢,發展前景廣闊。

2018年,廣東發布《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首次披露了廣東人工智能產業“家底”:2017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約260億元,約占全國1/3;到2025年,要建成15個以上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園,產業核心規模突破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此后,人工智能以出乎意料的速度發展,2022年廣東提前3年完成了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1500億元的“小目標”。

2022年12月,廣東再次發布《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繼續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添一把火”。

目前,廣東已構建起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初步形成以廣州、深圳為主引擎,珠三角地區為核心,粵東西北協同聯動的區域發展格局。根據《關于加快建設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的實施意見》,廣東將打造成為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

財信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游戲是“AI最順利的應用場景”。近年來,廣東不少互聯網企業紛紛投資AI公司、成立AI實驗室、自建AI模型,將AI技術應用到游戲開發中。

例如,騰訊相繼推出了可以研發、部署游戲AI的一站式平臺Game AIR和基于AI Bot與AIGC兩大方向的自研3D虛擬場景自動生成解決方案;網易旗下也先后布局了伏羲、網易互娛AI Lab兩大游戲AI實驗室,并已自研數十個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

此外,參與本次大會的超參數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則聚焦AI和游戲領域,在全球積累了眾多用戶,已連續獲得來自紅杉中國、高瓴資本、五源資本、高榕資本等多輪投資。

打造投融資平臺

引導金融“活水”灌溉文化產業

金融與文化的融合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推動產業升級、實現文化經濟高速發展的關鍵所在,尤其隨著文化新業態不斷涌現,文化企業融資需求劇增。

當前,元宇宙場景、AI制造業等在文化新業態中具有關鍵性和基礎性地位。艾瑞咨詢報告顯示,按細分概念劃分,大灣區內文化“智造”投融資數最多,文化元宇宙次之,AIGC領域也有20起投融資事件,逐漸成為文化產業投資領域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以參與人工智能專場對接會路演的印象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為例,順應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一代辦公趨勢,印象科技借助自研的AIGC大語言模型,為用戶提供了高效的知識管理平臺。近年來,印象科技已相繼獲得紅杉中國、同創偉業的投資。截至今年6月,其產品月度活躍用戶數已超過1000萬,累計用戶過億。

為加快文化和金融高效對接,強化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2022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創新文化產業投融資體制,完善多層次、多元化、多渠道文化金融服務體系。鼓勵銀行機構加大對文化企業特別是中小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創新文化產業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鼓勵通過市場主導方式設立各類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建立重點文化企業上市培育庫,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融資。

而放眼大灣區,這里坐擁上千家投資機構,金融活躍度極高。據統計,2019年至今年10月,大灣區文化產業合計產生融資事件527件,總融資金額約為407.3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大灣區資本市場成熟,文化產業投融資功能穩健,能夠為未來文化產業可持續轉型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

南方日報記者 黃堃媛

  國內新聞 南方日報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