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腦”點燃河南發展新引擎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和推動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科學技術跨進新的開創性時期,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催生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如何更好把握這一機遇,提質河南數字經濟生態?
11月17日,第三屆中國(鄭州)人工智能大會在省科學院舉行。來自省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以及高校、科技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進展和學術前沿、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交流,共同探討算力產業發展新趨勢與挑戰,共謀推動河南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會自動除草、噴藥、采摘的機器人,具有感知、交互和學習能力的無人農場,無人駕駛拖拉機等智能農機裝備……如今,智慧農業已經成為國際熱點,AI農業應用在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受到高度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信息化專家趙春江詳細闡述了人工智能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
作為農業大省,河南能否通過人工智能擁有一顆“超級大腦”,點燃智慧農業發展新引擎?
“農業勞動強度大、不可控因素多等特點決定了人工智能在該領域應用的廣泛性,通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有效緩解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趙春江表示,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應用前景非常廣,但是任務也很艱巨,要不斷引領農業生產方式變革,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清華校友總會先進制造專委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自動化系職發委委員郭海峰從行業視角展望了人工智能發展的未來。
對于河南,郭海峰提出了有針對性的人工智能應用賽道發展建議。
“首先就是智能物流。河南是國家物流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決策式AI能夠在物流領域有效降本增效。”郭海峰舉例,可以以AI技術賦能智能設備代替部分人工,通過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技術或算法驅動軟件系統提高效率,與物聯網、機器人、大數據等技術共同促進智慧物流發展。
在他看來,通過制定產業規劃、推動研發創新、加快數據資源共享、推動重點領域應用、強化高端人才支撐等,河南在數控系統、AR和VR、工控與工業軟件、傳感器、機器視覺等人工智能應用賽道上也將大有可為。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先后印發了《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河南省加快未來產業謀篇布局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鄭州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全省人工智能產業實現了較快發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新優勢不斷構筑,為全方位建設數字強省提供了重要支撐。
記者從會上獲悉,我省算力基礎設施正加快建設,全省各類算力總規模約4100P,計算終端產業快速發展,基本形成了以鄭州為核心、許昌等地為重點的產業發展格局;人工智能算法取得突破,數據匯聚流通不斷加快,人工智能應用快速擴展。
“我們將圍繞全方位建設數字強省的總目標,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發揮我省海量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廣闊市場需求優勢,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和創新應用示范區。”談及下一步發展,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師喆 通訊員 黃杰)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