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賦能制造企業加速創新與轉型
工信部日前提出,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征、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并將針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制定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在新技術引領的產業變革環境下,數字化與智能化正在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新機遇。
亞馬遜云科技大中華區戰略業務發展部總經理顧凡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傳統制造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正在不斷加速與深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已成為制造行業發展的趨勢。制造企業要推動自身從 制造業 向 高科技 企業轉型,借助智能化提升產品的性能和價值,從而打造增值服務,拓展盈利模式與空間。
據記者了解,生成式AI正在加速嵌入制造行業的業務場景,在產品開發和設計、制造運營、供應鏈、營銷和銷售、智能客服以及知識庫等方面帶來業務價值。數據顯示,到2027年,30%的制造商將使用生成式AI提高產品研發的效率。一些云科技企業正在致力于推動生成式AI重塑制造業的增長路徑。
在工業產品設計方面,傳統流程一般是先進行概念設計,再將設計圖進行渲染,最后是設計評審環節,此過程需要大量人工參與,還涉及多次返工等難題,工作效率相對低下。而打造面向終端用戶場景的端到端生成式AI應用賦能,可以簡化流程、降低概念設計成本,并加速整體的工業設計效率。
在智能知識庫搜索方面,制造企業往往員工數量眾多,內部資料和數據也因多年積累數量龐大,如何利用好這些數據,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滿意度是企業面臨的問題。利用生成式AI技術,可以助力客戶構建企業級智能知識庫,集合搜索引擎和大語言模型,使企業員工在知識庫中快速找到精準和具備實效性的內容,有效提升生產與辦公效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首批入選 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名單 的企業,海爾創新設計中心選擇了亞馬遜云科技打造生成式AI解決方案,并將方案引入到新品設計、改款升級、渠道定制化等工業設計的業務場景,已建成結合實際業務場景落地的AIGC工業設計企業級解決方案。通過此方案,海爾創新設計中心的整體概念設計提速83%,解決了設計階段人力成本高、概念產出與通過效率低等問題。
施耐德電氣全球供應鏈中國數字化解決方案負責人冒飛飛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施耐德電氣在全球有187家工廠,在中國有20多家工廠。怎樣管理分布在各個地區的工廠?怎么對工廠進行中央化管理?云技術就能助力公司提供統一的數據級管理和訓練管理,還可以自動下發到全國各地的工廠和物流中心,幫助公司降低模型管理訓練的復雜度,對公司管理很有幫助。
冒飛飛舉例說,施耐德電氣供應鏈部署的EcoStruxure AI引擎,實際上在算力層用到了Amazon SageMaker,這是關鍵的服務,從模型訓練、模型推理、部署、模型監控,包括整個迭代,都可以基于Amazon SageMaker來進行。實際上,目前AI引擎的很多場景都應用在公司的全球供應鏈上。比如通過大模型訓練出節能減碳、智能的問答系統,上游供應商可以登錄系統詢問 在減碳端有怎樣的方案 ?這是從大模型角度的一個應用場景。
冒飛飛表示,從小模型角度來說,比如空調、空壓機是內部能源消耗排名最大的兩個來源,在無錫的工廠就用到了樓宇節能盒,做空調自動的能源優化。車間內有空壓機,會根據終端生產使用的負荷情況自動啟停,選擇開啟哪一個空壓機,而不是所有的空壓機都開著,這是一個小模型典型的應用,能實現空壓機群控。
當記者問到施耐德電氣如何看待中國供應鏈發展時,冒飛飛表示,施耐德電氣打造的是端到端的供應鏈,把整個價值鏈串在了一起,包括計劃、采購、制造與整個交付環節。中國供應鏈企業可以朝著端到端的供應鏈進行打造。供應鏈的成功需要生態和產業鏈上游進行合作,要把整個網絡與數字化的能力和在供應鏈里的能力,去向合作伙伴和供應商進行拓展,達到多方共贏。現在很多產業鏈都圍繞著 雙碳 目標,希望把公司內部進行節能減碳的能力,拓展到整個行業上下游。圍繞人工智能是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現在在探索大模型。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作者:劉慧 zouduo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