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動化大會在渝開幕院士專家齊聚探討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11月18日,2023中國自動化大會在重慶開幕。會上,10余位院士、300余位國家級人才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共3000余名專家學者,共探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250余位專家學者分享觀點本次大會以“自主可控強實體 新質生產創未來”為主題,共設7場大會主旨報告、1場高峰對話和38個專題論壇,涵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先進制造與工業互聯網、智能機器人、智慧教育、智慧能源、腦機智能等多個前沿熱點領域。
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理事長鄭南寧指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自動化技術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醫療和知識自動化等應用領域,將是自動化技術發揮巨大作用的舞臺,我們要緊抓機遇,不斷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自動化技術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努力開創自動化學科的新局面。本次大會,25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行業發展分享前沿觀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錢鋒,中國工程院院士、合肥工業大學教授楊善林,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教授王耀南等多位院士專家,分別帶來“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AIGC的科學基礎與應用展望”等專題報告。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還舉行了《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知識體系與課程設置》新書發布儀式。該書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領銜編著,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組織編寫,主要基于西安交通大學多年來的人工智能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實踐的經驗總結,為各類學校人工智能專業構建寬口徑、學科交叉課程體系提供參考和引導示范,同時也可為本科相關課程體系建設和專業學習提供指引。
中國自動化大會是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創辦的自動化、信息與智能科學領域頂級綜合性學術會議。大會歷經十載,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匯聚智能科技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聯通產學研用各界,為推動學科發展進步,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做出了積極貢獻。今年大會由中國自動化學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重慶郵電大學承辦。
為什么大會今年會在重慶召開?重慶郵電大學校長高新波表示,一方面是因為重慶在整個制造業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場景。重慶市正在建設的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其中需要大量應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來賦能。另一方面,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在自動化領域取得了非常好的研究成果,為本次大會提供了學術支持。
高新波介紹,比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是萬億級的產業之一,而在這個領域中,自動化技術需要進行改造。因此,重慶在這方面有著廣闊的需求,但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本次會議的舉辦將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合作,進一步推動重慶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重慶郵電大學專門設有自動化學院,并且該學院去年被教育部批準為工業物聯網的現代產業學院,今年又被工信部批準為智能汽車專精特新產業學院。該學院推出了物聯網領域的國內首款芯片:渝“芯”一號,并主導制定了國際標準,有5項被6個國家直接采標使用。“這些成就不僅展示了重慶郵電大學在自動化和工業物聯網方面的領先地位,也為本次大會增添了學術影響力。隨著自動化大會在重慶的召開,將進一步推動重慶郵電大學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學術影響力擴大。”高新波說。
多項科技創新成果亮相國內第一臺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解鎖中醫理療新體驗的按摩機器人……本次大會還特設“智向未來”自動化與人工智能創新成果展,20余家企業帶來多項最新的創新成果。比如,東土科技展示的Intewell鴻道操作系統,是在“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院士指導下,歷經30年研發而成。
目前,該系統已在飛控、航電、數控機床、工程機械、智能制造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與實踐,是國內唯一通過汽車、工業控制、醫療儀器、軌道交通四項功能安全認證的操作系統。此外,在特色展區“青少年優秀科普作品”,展示了近20名中小學生的科普成果,為中國未來自動化及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蓄積后備力量。
上游新聞記者 郭欣欣 宋劍
攝影 錢波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