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讀懂AI系列專欄|勇踏前人未至之境:AI倫理問題初見

讀懂AI系列專欄|勇踏前人未至之境:AI倫理問題初見

新火種    2023-11-09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工智能(AI)的發展不斷推動我們走向未知的領域。科學家們設想并努力實現一種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和學習的機器,這是人工智能的起源和終極目標。他們編寫了計算機程序來解決復雜問題,如下棋或解決數學題,奠定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智能進入新階段。科學家們研究模擬人腦思維的神經網絡,這種網絡可以學習和適應不同的輸入數據,稱為機器學習,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20世紀80-90年代,人工智能開始逐漸應用于實際問題。例如,專家系統模擬專家知識和決策,幫助解決復雜問題。同時,機器學習在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近年來,人工智能進入了迅速發展期。大數據使機器處理和分析大量數據,提高了性能,深度學習技術使機器更好地理解和處理復雜問題。

如今,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刷社交網站時,AI會分析用戶喜好、歷史數據和行為模式,來精準地推送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在看病時,AI可以幫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分析醫學圖像和數據,提供更準確的診斷結果;在開車時,自動駕駛車輛會利用AI技術來感知周圍環境、做出決策和控制車輛。不僅如此,AI還在教育、金融、娛樂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隨著AI的普及,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潛在的倫理問題。例如,AI可能會侵犯個人隱私,可能會導致工作崗位的流失,可能會加劇社會不公,甚至可能會帶來安全風險。這些問題讓我們對AI的未來產生了擔憂,我們開始思考如何確保AI的發展和應用能夠符合人類的利益、尊重人權和道德規范,以及避免AI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倫理風險。

在這里,我們將為大家介紹四個具體的場景,這些場景揭示了AI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

場景一 隱私侵害

A是一名智能家居愛好者,他購買了一套智能家居系統,可以通過語音控制家中的電器設備。這個系統通過AI技術學習和適應A的生活習慣,提供個性化的智能服務。一天晚上,A邀請幾位朋友來家中聊天,第二天,A就發現購物平臺APP向他精準推送他們聊到的商品。A從未想過自己和朋友們的對話會被記錄并用于商業推廣,他有一種被偷聽對話的感覺。

場景二 就業危機

B是一名客服,她的工作是通過電話和客戶溝通解決問題和提供幫助。然而,最近公司引入了一個自動回答系統,它使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來理解客戶問題并提供相應的答案。B感到非常擔憂,她擔心自動回答系統的出現會導致她和其他客服失去工作。

場景三 歧視問題

C是一名人力資源經理,負責招聘新員工。公司最近引入了一個基于AI的招聘系統,它使用歷史招聘數據來篩選和評估候選人。然而,C發現系統在招聘過程中更傾向于選擇某些特定人群,比如男性、年齡在28-35年齡段的候選人打更高的分數,而對女性、其他年齡段的候選人則給予更低的評分。這讓C非常擔憂,她意識到這個AI系統通過學習暗含偏見的歷史數據來做出不公平的決策。這既讓公司遺失一些潛在的人才,又讓一些有競爭力的候選人失去了公平競爭的機會。

場景四 安全隱患

D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他每天穿梭在城市的道路上接送乘客。最近出現了一種AI自動駕駛汽車,可以自動操控和導航,不需要人工干預。D對這項技術感到困惑和擔憂。他不禁懷疑自動駕駛汽車在面臨危險情況時會如何做出決策,比如在遇到車禍時,會選擇優先保護乘客,還是優先避免傷害其他行人。

以上四個場景揭示了AI可能帶來的常見倫理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討論。AI倫理是指AI的發展、應用和使用過程中所涉及的道德、價值觀和社會責任的問題和原則。它關注的是如何確保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符合人類的利益、尊重人權和道德規范,以及避免AI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倫理風險。簡而言之,AI倫理就是提高AI與人類社會適配度的準則。

目前,多個國際組織已經發布了AI倫理的有關文件,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人工智能原則評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布的《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建議書》、《關于人工智能倫理問題準則性文書可行性的初步研究》等。多國也出臺了針對AI倫理的相關政策,如歐盟的《人工智能法案》、美國國防部的《關于人工智能道德使用的建議》、英國的《人工智能準則》、日本的《新時代人工智能道德準則》等。我國也頒布了若干與AI倫理有關的法規文件,例如2022年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以及今年8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9月的《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等。

總的來說,AI倫理仍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受到全世界關注的復雜問題。正如《星際迷航》系列中那句著名的“勇踏前人未至之境”,面對AI倫理這樣一個未知卻又充滿魅力的話題,我們仍需通過不斷的探索和討論,找到平衡人類利益與AI技術發展之間的最佳道路,讓人類和AI共同進步,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作者:彭凱,Chambers上榜數據律師,plucky810@sina.com;王嘉妮香港大學法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