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時代,我們要如何用AI助力消費品行業升級?
在這場席卷全球的技術變革之中,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埃森哲最新調研顯示,有49%的中國企業近三年內在人工智能項目上的總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此外,人工智能對中國的15個行業都存在潛在經濟影響,其中受益最大的三個行業是制造業、農林漁業、 批發和零售業,到 2035 年,這三個行業年增速將分別提升2、1.8 和1.7個百分點。批發與零售業背后的整個消費品行業——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如今都正在被AI、數據和科技所改變。跨國咨詢公司埃森哲不久前舉辦的“埃森哲中國消費品行業大賽”便體現了這一點。你會發現,經歷了層層選拔、最終入圍至決賽的中國初創企業,大多都是在人工智能與現實結合的商業解決方案上有所創新的企業。據埃森哲透露,這些初創企業具有創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不少已經得到商業化運用,但仍需要找到更多“現實世界”的客戶、進一步擴大規模;因此,“埃森哲中國消費品行業大賽”旨在收集中國本土具有創新解決方案的初創企業,給與企業更好的商業助力。以最后獲得大賽冠軍的海深科技為例,該公司的核心解決方案為“G-BOX智能零售柜”——該智能零售柜外觀與冰柜類似,由于搭載了公司自己研發的AI商品識別算法,整體成本大大低于傳統的自動販賣機以及一些無人零售貨柜,柜體成本下降了約50%左右,此外維護、運營和補貨的成本都更低。以人工智能賦能無人零售早前在行業中便有不少探討——阿里巴巴的盒馬,蘇寧智慧無人店,以及從2018年起吸引不少企業加入的無人便利店行業,背后的邏輯都是通過AI和數據計算,對于傳統零售店模式的變革。盡管線上零售的份額正在擴大,但由于一些消費品的“即時消費性”,線下銷售依舊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營銷科技等等,打通線上線下渠道進而打造完整的營銷閉環式,是傳統消費品行業實現自身升級的必然選擇。海深科技透露,傳統零售品牌商主要通過經銷商渠道進行線下分銷,受限于多層代理模式,難以直接獲取線下銷售數據和線下消費者反饋;另一方面,隨著無人零售從瘋狂爆發到如今趨于冷靜理性,技術本身的重要性更加被關注,而諸如海深科技這樣以技術為核心的櫥窗企業,能解決商品跨層擺放、軟包裝識別、密集擺放等常見的無人零售運營難題,進一步推動零售業的人工智能化。“目前來看,技術已發展成熟,無需額外資金投入,可實現規模效益;實際運營上來看,G-box柜體設計簡單,無復雜零部件、無貨道,可極大地節約設備維修成本并提高補貨效率,讓購物及上貨流程就像從家里的冰箱里拿瓶飲料那樣簡單。”海深科技表示。這其實正符合人工智能從誕生之初便存在的核心邏輯——通過人與機器的交互和對話語言,讓機器成為新的“虛擬勞動力”,本質上是讓零售商“不浪費錢”。正如埃森哲在《人工智能: 助力中國經濟增長》報告中提到的,零售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庫存簡化和倉儲管理,并借助增強現實技術為顧客提供沉浸式購物體驗。埃森哲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為零售行業額外創造超過7千億美元的總增加值。在通過人工智能、節約傳統零售行業在面向消費者時的人力成本之外,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還能幫助消費品企業通過較少的人力和資本投入,進行企業內部的運維管理。譬如最終入圍埃森哲該決賽的觀遠數據,其核心技術是圍繞需求預測、智能診斷、智能訂貨、渠道管理等展開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應用,旨在解決當下很多大型消費品企業所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傳統的快消行業分銷模式,目前仍圍繞線下分級經銷商展開,各區域的一級、二級經銷商手握大量資源,而逐漸向下分銷的過程中,也存在訂單謊報、分銷成本水分大、區域竄貨的問題。2019年,啤酒巨頭百威與觀遠數據針對內部的訂單稽查項目進行合作,針對當時百威內部存在的經銷商謊報訂單數量和金額,以獲取高額折扣和獎金,并將折扣品回流市場擾亂秩序的現象,用機器學習和數據賦能為百威落地了定制化的訂單風險評估系統,投資回報比達到32倍,也為百威追回了巨額訂單獎金。無論是人工智能對無人零售帶來的賦能,還是其為企業的內部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這都是在新消費時代人工智能對消費品行業帶來的改變。不過今年這一改變來的更為特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人們對“無接觸消費”需求的增加,或許更會加速全行業的技術更迭。“資本市場對于通過視覺識別算法賦能零售行業呈樂觀態度,同領域公司均獲得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海深科技表示。
相關推薦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