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應用 > 礦鴻實驗室揭牌,華為用AI大模型實現煤礦智能化

礦鴻實驗室揭牌,華為用AI大模型實現煤礦智能化

新火種    2023-10-21

文 | 張一弛

編輯 | 蘇建勛

4月26日,礦鴻工業互聯創新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重點實驗室正式揭牌,加快構建以礦鴻為基礎的煤炭工業互聯網架構,建設智能礦山。

礦鴻操作系統是國家能源集團打造萬物互聯智能礦山的重要一步,同時也是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在工業領域的首次商用。自2022年10月正式發布后,礦鴻已經在超過10個煤礦中部署,實現了3300多套設備的數字化管理和運營。

國家、地方、煤企發布的政策頻出,加速煤炭行業智能化。2020年3月,國家8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預計2035 年基本實現煤礦智能化。

此前煤礦業智能化推動速度慢的原因之一為井下的裝備形態非常多,以烏蘭木倫煤礦為例,雖然是中小礦山約有上千臺設備,但裝備廠家的協議互不相通,只能靠跨系統協調操作,工人工作強度非常大。

華為煤礦軍團MKT與解決方案總裁郭振興向36氪表示,華為成立煤礦軍團初衷在于實現整個礦業少人、無人、高效、綠色的目標。此前業界建設礦山,面臨各環節系統沒有實現統一的痛點,企業進行點狀創新或是在應用建設上重復投資,浪費了投資甚至不見得有效果。

為了讓設備與設備之間說“普通話”,實現統一標準、統一規范、統一架構的“三統一”模式十分關鍵。因此華為建議通過工業互聯網分層解耦的架構建設智能礦山,做到平臺先行。

郭振興表示,雖然由于國際形勢鴻蒙率先應用到手機上,但立項時的本意就是要做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為價值量更大的工業領域提供服務。華為通過物聯操作系統+5G、WIFI等模組技術的模式,為礦山提供可靠的統一架構打下基礎。

而其中的關鍵技術就是網絡技術,工業領域當中網絡技術需求與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差別很大。以煤礦業為例,其設備需要煤安認證,滿足電磁防爆、電流、電流漩渦等參數,因為井下可能有瓦斯、煤灰,電火花可能會引發爆炸。

如何在滿足工業場景需求的情況下,將工控數據高可靠、低時延地傳入數據湖中,是華為煤礦軍團主要的發力點之一。

在礦鴻為礦場實現統一的云平臺和數據湖后,即可簡化AI數據建模的復雜度,逐步實現用AI來控制裝備,讓裝備自主運行,進而實現智能化。

華為在2019年立項人工智能大模型,煤礦軍團在2021年將大模型引入到煤礦領域進行訓練,并取得階段性的成果。郭振興認為,工業領域AI的價值可能比NLP還大,提升工業產能效益與國計民生產生直接聯系。

雖然用大模型實現人工智能落地初期成本比小模型更高,但整體效率會更高。通過小模型進行訓練后,泛化性不高難以適用不同礦山,因此煤炭軍團選擇使用大模型解決泛化難題。

工業領域的大模型研發需要與行業和特殊場景進行結合。華為L0算法模型具有上千億因子,研究人員通過與類似ChatGPT的預訓練模式,將L0算法模型介入到礦山行業,進行礦山領域專業系統、采掘機等基本場景的預訓練和標注,最終獲得基于L1礦山大模型的平臺。基于L1大模型,華為再針對細分的特定場景進行訓練和標注,以實現場景調優。

郭振興認為,“多煤少油貧氣”的能源現狀難以改變,中國若達到歐洲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時,人均能耗可能要再翻6倍。雖然在發展綠色能源背景下煤炭占比可能會下降,但中長期主體地位很難動搖。此前國內煤礦行業信息化投資較小,相對比較落后,因此煤礦數字化場景仍具備較大空間。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