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動態 > GPT-5被曝不及預期,OpenAI員工:沒什么科學突破了

GPT-5被曝不及預期,OpenAI員工:沒什么科學突破了

新火種    2024-11-20

猛料來了,OpenAI下一代旗艦模型被曝提升不如預期。

消息來自The Information,具體指代號“獵戶座”(Orion)的模型相對GPT-4的提升幅度,小于GPT-4相對GPT-3,已進入收益遞減階段。

或許這也是奧特曼曾說,可能不會把新模型命名為GPT-5的原因之一。

消息一出,著名悲觀派學者Gary Marcus直接半場開香檳,宣布自己勝利。

在更詳細的一篇文章中,他認為整個AI行業公司的高估值建立在模型能力不斷增強、迅速達到AGI的預期之上。

如果改進放慢了,多數AI公司都能趕上最前沿模型的水平。從此行業進入價格戰,收入保持在低位。同時因芯片成本高昂,利潤也將難以獲得。

當每個人都意識到這一點時,金融泡沫可能會迅速破滅,即使是英偉達也可能受到打擊。

并且,遇到瓶頸的或許不只OpenAI,此前Anthropic沒有如期發布Claude 3.5 Opus,并且從官網刪除了相關描述。

以及谷歌Gemini 2雖然計劃很快發布,但也被曝性能提升不及DeepMind創始人的預期。

大模型Scaling Law真的撞墻了嗎?

“獵戶座”被曝不及預期,奧特曼:AGI 2025

根據目前消息,長期跟蹤ChatGPT進展和網頁源碼的“光頭哥”Tibor Blaho總結如下:

參與測試新模型的OpenAI員工稱, “獵戶座”僅完成20%訓練時就達到了GPT-4級別的性能。

但最終質量提升小于從GPT-3到GPT-4的飛躍,這表明傳統的Scaling可能由于高質量數據變得有限而放緩。

訓練“獵戶座”使用了先前模型(GPT-4和o1)生成的數據,這可能導致它重現舊模型的一些行為。

OpenAI創建了一個“基礎團隊”,在高質量數據供應減少的情況下尋找新方法。

o1類模型成本是傳統模型的6倍,“獵戶座”可能提高OpenAI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進一步增加財務壓力。

OpenAI正在做“獵戶座”的安全測試,計劃于明年年初發布,可能不會再命名為GPT系列。

與此同時,從OpenAI CEO和許多資深員工那里傳來的卻是不同的故事。

首先是奧特曼接受YC總裁Garry Tan采訪,在回答最后一個問題“2025年什么會讓你興奮”時,脫口而出“AGI”,沒有半秒猶豫。

這段采訪引起爭議后,強化學習大牛Noam Brown發聲:

我聽人們說奧特曼只是在炒作,但從我的觀察來看,他說的一切都符合OpenAI一線研究員的中位數觀點。

今年1月才入職OpenAI的特斯拉前工程師也表達了認同:

自從我加入以來,我的觀點已經從“這是毫無成效的炒作”轉變成“AGI基本就在這里”。

恕我直言,接下來的科學創新會相對很少,將由多年的艱苦工程代替。

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

在Garry Tan與奧特曼的對話中,兩人從奧特曼早期在YC的經歷,談到OpenAI的創立、發展過程,以及給如今創業公司的建議等等。

在接近結束的時候,Garry Tan拋出了這樣的問題:你從去年秋天的動蕩中學到了什么?你對一些人員離職有什么感受?

奧特曼回答:很累,但感覺很好。

ChatGPT還不到兩歲,我們有點像在兩年內速通了中型甚至大型科技公司的發展歷程,通常需要十年時間。

這帶來了很多痛苦的事情。任何公司在擴張時,都會以某種速度經歷管理團隊的更替。擅長從0到1的人不一定適合從1到10或從10到100的階段。

我希望我們現在正走向一個更平穩的時期,但我確信將來還會有其他時期,事情會再次變化劇烈。

Garry Tan接著提問:我想知道OpenAI現在運作得如何?目前的質量和推進速度如何?

奧特曼接下來的回答雖然一如既往地打太極,但引起很多關注:

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知道該做什么。構建AGI仍然需要大量的工作,有一些已知和未知,還需要一段時間,而且會很困難,但這非常令人興奮。

我們的研究路徑相當清晰,我們的基礎設施路徑相當清晰,產品路徑也越來越清晰……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不是這樣。

評論區的網友顯然不買賬,有人懷疑這只是奧特曼在試圖修改AGI的定義,按照合同,一旦董事會宣布AGI達成,就可以停止與微軟分享技術了。

也有人指出,這無法解釋最近OpenAI人才頻繁出走。

對于人才流動,OpenAI模型架構研究員Rohan Pandey表示,并沒有人們以為的那么嚴重。

今年早些時候OpenAI員工總數被曝已超過1700,比去年董事會叛變時期增加了上千人。

也有網友認為,反過來也說得通:

OpenAI高管看到技術進展很快,所以提前離開去創辦AI智能體公司。

參考鏈接:

[1]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openai-shifts-strategy-as-rate-of-gpt-ai-improvements-slows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CBz_8hM9w

[3]https://garymarcus.substack.com/p/confirmed-llms-have-indeed-reached

[4]https://www.theverge.com/2024/10/25/24279600/google-next-gemini-ai-model-openai-december

[5]https://x.com/btibor91/status/1855381376054251654

作者:夢晨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