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動態 > 超6億!文心大模型日調用量半年增長超10倍,AI成百度最強加速引擎

超6億!文心大模型日調用量半年增長超10倍,AI成百度最強加速引擎

新火種    2024-08-24

大模型進入“應用爆發元年”,落地再次成為AI競速關鍵詞。

現在,階段性成績單隨著頭部企業Q2財報的公布逐漸明朗,一個趨勢正在顯現:

大模型商業化正在提速。

超6億!文心大模型日調用量半年增長超10倍,AI成百度最強加速引擎

以剛剛公布的百度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為例,百度Q2季度總營收339億元,百度核心營收267億元,百度核心經營利潤56億元,同比增長23%,超出市場預期。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

更值得關注的是,電話會披露,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量已超6億次,近半年來增長超10倍。同時,第二季度,與AI強相關的百度智能云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4%。

更多核心數據,我們逐一拆開來看。

超6億!文心大模型日調用量高速增長

2024年最新數據顯示,文心一言累計用戶規模已達3億。

百度財報電話會進一步披露,文心大模型日調用量超過6億次,日均處理Tokens文本超1萬億。與23年Q4公布的5000萬次日均調用量相比,半年增長超10倍。

這一數據迅速引發關注——

一方面,這反映出百度在基礎模型方面的快速迭代,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

財報顯示,百度在6月發布文心大模型4.0 Turbo,以擴展文心系列模型的豐富性。與文心大模型4.0相比,Turbo版基于百度在數據、基礎模型、對齊技術、提示、知識增強、檢索增強和對話增強等核心技術上的持續創新,以及與飛槳的聯合優化,實現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優的效果。

電話會上,李彥宏表示:“百度在持續擴大模型組合、增強模型能力,以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目前,文心大模型系列包括了旗艦模型文心大模型3.5和4.0、文心大模型4.0 Turbo,以及上季度推出的多款輕量級模型等。豐富的產品組合能夠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從而在性能、成本和延遲等方面實現優化。

超6億!文心大模型日調用量半年增長超10倍,AI成百度最強加速引擎

另一方面,這也驗證了價格策略對大模型使用量以及商業化的推動作用。

事實上,對于很多企業尤其中小企業來說,成本是橫在探索大模型應用路途中的第一道門檻。

財報顯示,二季度內,百度推出了多項大模型降價策略,讓更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能夠用上大模型。

今年5月,百度宣布ERNIE-Speed、ERNIE-Lite、ERNIE-Tiny系列模型預置服務對客戶免費開放使用。7月,百度宣布ERNIE 4.0、ERNIE 3.5兩款旗艦模型大幅降價,同時,ERNIE 4.0 Turbo面向企業客戶全面開放,輸入和輸出價格分別低至0.03元/千Tokens、0.06元/千Tokens。

在電話會上,李彥宏特別提到百度將開源的深度學習框架飛槳升級到了3.0。此次升級顯著提高了飛槳框架與百度AI基礎設施和文心大模型的兼容性。

也就是說,百度能夠做到端到端優化,在提升模型性能的同時,不斷降低模型的推理成本。這也為百度從大模型使用量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奠定了優勢。

此前,李彥宏就曾做出判斷,他認為,(大模型)價格戰幾乎不可避免。“但某種意義上講也不是壞事兒,當你足夠低,甚至免費的時候,就會有更多人有積極性來嘗試,去開發各種各樣的應用,大模型對于各行各業的滲透速度會更快”。

正如李彥宏所強調的,就市場本身而言,最終會回歸理性,最終還是要看誰的技術更好、效率更高。就過程而言,技術的優勢,也決定了競爭的可持續性。

超6億!文心大模型日調用量半年增長超10倍,AI成百度最強加速引擎Q2云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4%,大模型落地加速

大模型業務強勢增長的背后,另一個受到市場熱議的點,是其背后反映出的百度在B端市場的增長表現,這意味著,在應用落地這一階段,百度始終保持在國內大模型廠商第一梯隊。

百度Q2財報數據已有所體現:

第二季度,百度云業務營收51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AI收入占比提升至9%,高于上季度的6.9%。

超6億!文心大模型日調用量半年增長超10倍,AI成百度最強加速引擎

具體細分云業務增長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以千帆平臺為代表的一站式企業級大模型平臺使用量的顯著增長。

電話會消息,在公共服務領域,百度與一家企業合作,幫助6000多個村莊改善基層服務,為村民提供更個性化、更高效的支持。自4月大規模落地以來,該服務的日使用量激增了30多倍,達到200多萬次,幫助村民解答戶籍辦理、社保查詢等問題。

在醫療行業,企業通過文心大模型和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訓練出行業專屬模型,可以輔助醫生自動生成醫療記錄,幫助減輕醫生負擔,提高臨床效率,部署2個月后,醫生平均診療患者數量增加了50%。

為了大幅簡化AI原生應用的開發門檻,便于企業在行業場景高效精調出更穩定、效果更好的專用大模型, 開發AI原生應用,二季度百度持續對千帆平臺上的工具鏈進行升級。

具體來說,二季度,模型定制工具千帆ModelBuilder迎來重大升級,引入多樣化的混合訓練數據集,可支撐用戶微調出高性能的行業專屬模型。

千帆AppBuilder也從擴展性、開放性、安全性三方面,對企業級檢索增強生成(RAG)進行了全面升級,并新推出了“RAG with 百度搜索”功能,以解決傳統RAG難以觸及公網內容、資源,檢索結果時效性不足等問題。

這種持續升級給千帆AppBuilder 和千帆ModelBuilder的使用量帶來了明顯提升,據電話會消息,千帆AppBuilder構建應用量已超數十萬。

目前,作為全球首個一站式的企業級大模型平臺,千帆平臺累計已服務15萬企業客戶,幫助用戶累計精調2.1萬個大模型,在政務、電力、教育、智能車等各個行業均有落地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大模型平臺市場份額,2023:大模型元年——初局》數據也顯示,百度智能云大模型平臺產品市場份額達到19.9%,位居第一。

可見,百度在大模型落地上已經跑在行業最前列。

大模型持續重構百度

值得關注的是,不僅是云業務,從這份財報來看,大模型重構百度的進程仍在持續。百度的其他業務,包括核心的搜索和廣告業務,正在受到大模型技術浪潮更深遠的影響。

在核心業務方面,百度搜索的“含AI量”持續提升。財報電話會顯示,已有18%搜索結果由AI生成,比上一季度的11%提高了7個百分點。

李彥宏介紹,二季度以來,百度正在加快用大模型重構搜索,并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

他表示,AI生成的搜索結果不僅能為用戶提供更準確和直接的答案,還能增加以前無法獲得的信息。此外,搜索新增的互動功能,支持用戶通過多輪對話的方式細化需求,增強用戶體驗。

這也正是李彥宏在百度世界2023上提到的,文心大模型重構后,百度新搜索的內涵的進一步深化體現。他認為,AI搜索應該具備極致滿足、推薦激發和多輪交互三個特點。

目前來看,重構后的AI搜索已經在用戶側收獲市場認可:

據第三方“AI產品榜”發布最新數據,百度搜索“Ai智能回答”首次參選就登頂國內總榜。

超6億!文心大模型日調用量半年增長超10倍,AI成百度最強加速引擎

另外,在AI應用的發展方向上,李彥宏最為看好智能體,并認為搜索是智能體分發的最大入口。百度作為業內最早布局智能體的大廠之一,目前已實現搜索和智能體更深層次的結合:搜索引擎可通過解讀用戶意圖,推送最匹配的智能體,用戶可以隨時調用。

比如,在今年高考期間,百度推出高考智能體,僅在6月25日,就有超過1000萬用戶使用百度AI志愿助手填報志愿。

而基于文心智能體平臺AgentBuilder構建的智能體可在百度搜索等生態內進行分發,以豐富內容生態、提升客戶效率。

百度財報電話會還透露,其智能體7月日均分發次數超800百萬,為5月的兩倍,與搜索相結合的智能體生態正在逐漸形成。

此外,百度內部的其他業務也在被大模型持續重構,百度文庫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在大模型加持之下,百度文庫已經從一款純粹的“內容工具”轉變為“生產力工具”,擁有智能PPT、智能文檔、智能畫本等上百項多模態AI功能。

根據新火種智庫數據,百度文庫今年上半年網頁端訪問量超過2億,位居國內第一。極光旗下月狐數據發布的《2024年智能PPT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則指出,百度文庫智能PPT市場份額已達8成,處于斷層領先地位。

超6億!文心大模型日調用量半年增長超10倍,AI成百度最強加速引擎

電話會信息,二季度,百度文庫的訂閱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5%。公開數據顯示百度文庫累計AI用戶數已突破1.8億,AI功能使用次數已突破22億次。

還有基于文心大模型的AI編程工具文心快碼。據百度官方披露,百度80%的工程師已經在深度使用文心快碼,整個百度30%的代碼都是由文心快碼生成。

如此看來,可以說,大模型已成百度最強勁的加速引擎。

對此,花旗銀行預測,由于人工智能的轉型,云計算可能會加速增長。

摩根大通表示,百度已經越來越多地將gen-AI內容放在其主要廣告庫存中,百度的搜索結果頁面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從簡單查詢到復雜查詢;從單輪查詢到多輪對話。

他們認為,從商業角度來看,這樣的變化將把百度在價值鏈中的角色從單純的流量導向擴展到售前咨詢。如果百度順利推進增加交易對話的流量,將在中長期內對盈利產生積極影響。

天風證券認為,公司積極推動大模型在不同場景的應用,充分挖掘大語言模型的潛在能力,通過促進企業端的應用需求帶來了增量。同時應用的進步推動基礎模型的創新,相輔相成地促進模型迭代,未來有望實現進一步發展。

大模型應用大潮襲來,在商業化方面,不只是百度,頭部廠商們都野心勃勃,期待著AI賦予的新動能初顯成效。

現在,搶先布局的弄潮兒們已經初嘗果實,交出了一份頗具參考價值的答卷。

可以預見的是,大模型發展之勢依然瞬息萬變,在應用側,技術落地和產品競爭的進程將愈發激烈。

但也有一點是不變的:

真正構筑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玩家,才能走得更遠。

Tags: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