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業令人擔憂的4個趨勢,加劇了谷歌和亞馬遜的裁員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科技公司的工作曾經被認為是就業保障的代名詞。但去年科技行業經歷了十多年來規模最大的裁員潮,再加上可能搶走工作的人工智能的興起,現在科技行業的從業者前景不容樂觀,他們可能面臨失去生計來源的風險。
就業市場研究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Inc.的報告稱,除了2020年疫情導致的裁員外,去年科技行業的年度裁員人數創下自大衰退以來的最高紀錄,科技公司的預算中減少了超過72萬個就業崗位。這種趨勢延續到了2024年第一個月,谷歌(Google)和亞馬遜(Amazon)以及多家小規模科技公司在最近幾周宣布繼續裁員。
為什么公司現在裁員?行業觀察家認為,對利潤的追求、疫情期間大肆招聘的后遺癥、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和有些諷刺的通脹增速放緩,都影響了這些公司的決策,而裁員時機的選擇可以歸咎于公司的預算時間表。但令人欣慰的是,勞動力市場依舊緊張,被裁的科技行業從業者應該能在其他公司找到工作。
谷歌和亞馬遜削減成本以提高利潤
谷歌在本周宣布裁員時明確表示,裁員數百人是為了進一步削減成本。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在一份備忘錄中對員工表示,公司希望增加對AI等新興領域的投資,同時削減其他領域的成本。他在經過《財富》雜志確認的備忘錄中寫道:“我們有宏大的目標,今年我們將投資公司的重點領域。”谷歌發言人稱此次裁員是“負責任地投資公司影響最大的重點領域”,并表示“許多團隊成員做出了改變,以提升自己的效率和工作績效”。一些谷歌員工對這種裁員理由予以反駁。Alphabet工會的成員在一份新聞稿中批評公司“愚蠢的、誤入歧途的決策”。
其他市值達數十億美元的科技公司也宣布裁員,如亞馬遜宣布在媒體部門裁員數百名員工,包括Prime Video、Amazon MGM Studios、視頻流媒體平臺Twitch和有聲書與播客部門Audible等。亞馬遜去年裁員數萬人,但裁員的部門對公司的利潤沒有太大影響,包括語音助手Alexa。而本月裁員的目的似乎是在高成本、低利潤的內容領域削減成本。亞馬遜在內容方面的支出,僅次于奈飛(Netflix)和迪士尼(Disney),排在第三位。
疫情期間大量招聘的后遺癥
Challenger公司認為,科技巨頭繼續裁員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在2021年和2022年期間,許多大公司“大肆招聘”,因此它們依舊有大量員工儲備。去年裁員的原因是,許多公司意識到它們之前過度招聘后,選擇削減員工規模。而有些公司之所以最近裁員,是因為它們意識到第一輪裁員的力度不夠。
Challenger表示,從招聘到裁員,“科技行業是人才周轉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
經過疫情期間的繁榮之后,由于利率長時間維持在高位,科技公司也在為增長速度放緩做準備。長期高利率也讓公司重新關注盈利能力。Twitch CEO丹·克蘭西上周寫道:“與科技行業的其他許多公司一樣,我們現在會根據目前的業務規模決定員工人數。”他還表示,公司出于謹慎,“保守預測了我們對未來增長的預期”。
AI在科技行業其他領域中的崛起,也讓科技行業的招聘環境變得更嚴峻。隨著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爆火,科技公司紛紛展開軍備競賽,大力招聘AI相關崗位,希望在所謂的下一次科技繁榮中領先。與此同時,科技公司開始縮減非AI領域的規模,以控制支出并維持公司的盈利能力。Challenger表示,大家擔心AI會搶走人類的工作,這一點也可能產生了影響,但在目前的裁員中它的影響有限。報告顯示,去年因為AI被裁員的人數為4,000人,但Challenger表示,“這在未來應該引起我們的擔憂”。
通脹下降是壞消息
Challenger表示,諷刺的是,雖然通脹下降是消費者的福音,但它卻會影響科技行業的裁員。截至上個月,美國的年度通脹率約為3%,遠低于去年年初的6%。Challenger還表示,由于物價不再快速上漲,公司更難提高服務價格,因為客戶的薪酬也受到了通脹的影響,他們可能不愿意為這些服務支付更高的價格。
他說道:“公司更難像以前一樣漲價”,同時還要支付上漲的勞動力成本。 “因此本輪通脹周期是這些公司裁員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說道,發現自己即將失業絕非好事,但他解釋稱,這是比大多數時候更好的一個時期,因為“失業率依舊低于4%,而且許多失業者現在有較高的概率很快找到新工作。”
合適的時機:裁員不止會發生在年末
公司選擇在1月裁員,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公司的預算時間表。經濟學家瑞秋·索德伯格對《今日美國》(USA Today)表示,每年12月和1月往往是裁員高峰,因為公司要為新一年的結構性調整做準備。
索德伯格是就業市場分析公司Lightcast的高級經濟學家。她對《今日美國》稱:“許多公司的財年在12月或1月結束。他們會仔細研究資產負債表狀況和公司的業績,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決策。這些決策有時候會對員工產生影響。”
Challenger對《財富》雜志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財年末會發生變化”,這讓一些公司可以避免在節日前后裁員。但這種變化對上班族而言喜憂參半,因為這可能意味著與以前相比,裁員造成的痛苦會更深刻地延續到新的一年。
12月的裁員人數環比減少了24%,是2023年月度裁員人數第二低的一個月份。與2022年12月相比,今年的裁員人數減少了20%。Challenger認為,至少在新年的第一個季度,還會有更多裁員。
重視盈利能力
在媒體等相關行業,在嚴酷的經濟環境下,公司關注的焦點轉向了盈利能力,因此這些行業也在繼續裁員。
媒體行業的裁員力度甚至超過了其他行業。去年,媒體行業裁員超過21,400人,比2022年同期的約3,750人增加了超過460%。除了2020年以外,這是該行業自2009年以來裁員人數最多的一年。媒體行業在2009年裁員超過22,000人。
在11月的一輪裁員中,網絡出版商Vox Media裁員4%。而在3月初,該公司已經裁員7%。《Vogue》、《智族》(GQ)和《名利場》(Vanity Fair)等雜志的出版商康泰納仕集團(Conde Nast),在11月裁員5%。本周,《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宣布將裁撤整個新聞編輯部,而《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的員工則走上街頭,抗議該報紙的老板承諾的“大幅”裁員。
Challenger表示,新的一年預計將會延續裁員潮。他說道:“過去一年,我們看到每個行業的裁員人數都有所增加。這只是今年裁員人數最多的三個行業。”(財富中文網)
譯者:劉進龍
審校:汪皓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