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Mind公司聯合創始人:人工智能終將“從根本上取代勞動力”
DeepMind公司聯合創始人穆斯塔法·蘇萊曼。圖片來源:INFLECTION AI
DeepMind公司的聯合創始人穆斯塔法·蘇萊曼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他是一位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輟學生,早年間曾任聯合國(United Nations)和荷蘭政府的談判代表,但后來卻轉行去搞人工智能,并于2010年與德米斯·哈薩比斯和謝恩·萊格一起創辦了DeepMind。
在蘇萊曼的領導下,加上有彼得·蒂爾的創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的支持,這個機器學習實驗室迅速發展了起來。后來,它以4億英鎊的價格被谷歌(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收購。蘇萊曼之后繼續在Deepmind擔任了多個職位,五年后才徹底卸任。
現在,這位人工智能領域的資深大佬又創辦了一家名叫Inflection AI的新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個性化人工智能助手的研發。雖然蘇萊曼一直力挺人工智能技術,但他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也不無擔憂,特別是對人工智能對工人的替代性。
在1月17日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蘇萊曼對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表示:“從長期來看,我們必須認真考慮如何整合這些工具,因為如果完全從市場和它們的自身競爭力的角度來看,它們基本上就是可以取代勞動力的工具。”
蘇萊曼稱,人工智能工具有兩個差異極大的特性。首先,它們能夠提高現有業務的效率,從而可以為企業節省大量資金,但在這個過程中,則會取代一部分人類員工。其次,它們可能會帶來全新的業務和流程,而這一過程有可能會造就新的就業機會。這兩股力量將在未來幾年里猛烈沖擊勞動力市場,造成嚴重且不可預測的影響。
蘇萊曼認為,人工智能“將在未來幾十年使我們更強大、更聰明、更高產”,但它最終會帶來何種影響,仍然是一個“開放性問題。”
十多年來,專家們一直在討論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人。一些研究人士認為,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的大趨勢將是全球性的,并將因此導致一波失業潮和經濟動蕩。不過也有人認為,人工智能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并通過提高工人生產力刺激經濟增長。
關于人工智能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人,相關學術論文早已是汗牛充棟。例如2013年卡爾·貝內迪克特·弗雷和邁克爾·奧斯本牽頭開展的一項研究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到21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有47%的工人都面臨著被自動化取代的風險。麥肯錫公司2023年7月的一項研究也指出,到2030年,有1,200萬名美國人將會因為人工智能而不得不更換工作。
另一方面,有些研究人員提出,人工智能技術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從而給工人帶來新的機會。比如,聯合國的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202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人工智能系統都將是對工人的補充,而不是要取代他們。
雖然如此,但除了蘇萊曼之外,業界也有其他大佬曾經警告過人工智能可能給勞動力市場帶來的可怕風險。
例如,在今年1月10日《連線》雜志(Wired)的一篇文章中,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教授達隆·阿西莫格魯預測道,2024年是所有人都會對人工智能感到失望的一年,因為事實將證明人工智能的自動化程度“不過爾爾”,它有可能會搶走部分工人的工作,但未必會像人們預期的一樣可以大幅提高生產率。
此外,研究人員目前尚未解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有時會“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問題——也就是說,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時會夸大甚至捏造事實。而這個問題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里導致一系列問題。這位著名的經濟學家表示,目前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法”。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它在提高很多任務的生產力方面創造了巨大機會,但是現在關于它的炒作已經遠遠超過了現實,因此2024年,人們或許會更多聽到關于它的缺陷。”阿西莫格魯寫道。
在這一點上,蘇萊曼的看法與阿西莫格魯不同。雖然他也承認圍繞人工智能技術有些炒作,但同時,人工智能“絕對是一項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技術。”
“在我們的世界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是由我們的智能創造的,都離不開我們對信息進行推理和做出預測的能力。而這些工具也正是如此,所以它們將成為非常根本性的工具。”他在1月17日接受采訪時解釋道。
蘇萊曼擔心,人工智能將非常擅長復制人類的行為,因此它最終有可能取代工人。而且如果沒有監管的話,甚至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經濟后果。
和阿西莫格魯一樣,蘇萊曼也認為,人工智能的支持者們對該技術的短期應用前景可能過于樂觀了。人工智能的真正影響力,包括它催生革命性技術的能力,以及造成大規模失業的能力,可能還需要很多年才會到來。
“人工智能確實是我們一生里見過的最不可思議的技術之一,但同時人們現在又對它抱有最高的期待,可能當下恰恰就是人工智能的概念被炒作得最熱的時候。”他說。
(財富中文網)
譯者:樸成奎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