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模型成大廠必爭之地,騰訊宣布與中國銀聯等機構共建生態

界面新聞記者 | 苗藝偉
1國內人工智能大模型進入“千模大戰”時代之際,在數據資源豐富、實踐場景廣泛的金融行業,大模型也成為科技大廠必爭之地。
近日,騰訊云正式在上海發布金融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首批已有中國銀聯及11家合作伙伴宣布參與騰訊金融大模型的生態共建。
在當天的論壇上,騰訊云總裁邱躍鵬表示,騰訊云金融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包含四層架構:
在算力層,基于HCC的算力集群、云原生數據湖倉和向量數據庫,提供算力和數據接入能力;在平臺層,騰訊云TI平臺可以實現從數據預處理—模型訓練—模型部署的一站式訓練。
在大模型層,通過模型商店MaaS,支持接入騰訊混元大模型、金融行業大模型及20多個主流開源模型,金融機構可以根據不同細分場景的業務需求,靈活選擇各類大模型,降低大模型使用成本。在應用層,騰訊云也結合金融行業前中后臺業務場景,打造了一系列智能應用。
邱躍鵬表示,騰訊云金融行業大模型目前的解決方案,具備了金融領域知識推理、研報撰寫、智能輿情等專業下游任務能力。此外,還面向金融行業的特殊合規要求,采用公私域結合的模式,在公有云的環境實現熱點分析、行情總結、股市收評等場景應用;在私有云環境下,構建企業專屬大模型,幫助金融機構實現產品信息查詢、業務指引、投資建議、投后管理等業務場景。
面對金融大模型未來的發展趨勢,騰訊云副總裁王麒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在金融垂直大模型發展過程中下,科技公司與金融機構將會逐步產生“分工協作”的行業生態。
他表示,在科技公司方面,將更側重于大模型的底層技術構建、合規安全能力建設,預計未來僅會有極少數幾家 “大廠” 成為底層通用大模型的提供方;而金融機構側,則更注重金融數據安全、場景落地應用,各類金融機構也無需重復建構大模型來解決行業的具體問題 。
同時,政府也將在大模型方面發揮在行業標準規劃、底層算力、人才培養等現存難點方面的協調能力,共同與各類企業建設中國大模型行業的生態。
此外,王麒還表示,騰訊云首批選擇與多家大型金融機構開展合作,主要是基于大型金融機構在大模型方面有較為可靠的持續投入,以及較為專業的科技人員布局等原因,而中小型金融機構多數仍處于觀望狀態,采取跟隨策略,未來,還有相當長的發展階段。
在金融行業的實際應用方面,隨著大模型生成式技術方式而來的 “幻覺”問題,成為實際應用中必須面臨的難題之一。
王麒認為,大模型生成的內容可能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正確的廢話”,特別是數據如果不在預訓練的范圍之內,就會出現回答都很通順,但并沒有真正答到問題的點上。面對金融行業的安全、準確的特殊要求,騰訊的混元大模型使用“探針”技術,即用向量數據庫擴大的預訓練的性能,從而在解決幻覺方面已經有了30-50%的提升。
王麒還表示,“幻覺”的存在也意味著,在金融大模型應用最廣的重要場景——智能客服方面,大模型不會直面金融機構的C端客戶,而是通過與傳統客服坐席與大模型配合使用。
例如,由大模型技術支撐的智能客服,可以幫助人工客服來對問題進行事先的快速搜索過濾,讓人工客服對于回答問題的效率能變更高,并且能夠速度更快。未來,隨著大模型在智能客服領域應用的快速成熟,以及智能客服的準確度提升到相當高的時候,才可以完全替代人工坐席。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