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動態 > 深度|OpenAI解碼了神秘的機器,卻仍不解人心

深度|OpenAI解碼了神秘的機器,卻仍不解人心

新火種    2023-11-27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反轉再反轉,當人們以為OpenAI“政變”的大結局是創始人Sam Altman加入微軟時,更大的轉機來了——當地時間11月20日開始,超過全員95%的730多名員工集體簽名公開信,威脅董事會全體辭職,并請回Sam Altman,不然就集體辭職并加入微軟。

這封聯名信中稱:“我們以下簽名人,可以選擇從OpenAI辭職,加入新宣布的由Sam Altman和Greg Brockman管理的微軟部門。微軟已經向我們保證,如果我們選擇加入,OpenAI的所有員工都可以在這個新部門任職。除非現任董事會成員全部辭職…并恢復Sam Altman 和 Greg Brockman原職,否則我們將立即采取這一措施。”

令人驚訝的是,被普遍認為主導解雇Altman的OpenAI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在周一凌晨的表態與其此前行動截然相反,“我對參與董事會的行動深感后悔。我從來沒想過要傷害OpenAI。我熱愛我們共同建立的一切,我將盡我所能讓公司重新團結。”那封員工聯名逼宮董事會的公開信上,Ilya也簽了名。

這令此次OpenAI“政變”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到底誰才是“政變”主導者?“政變”的深層原因是利益之爭還是理念之爭?“政變”最后到底會如何收場?700多名全球人工智能界最精英的OpenAI員工,能否在感恩節假期前,確定自己將在哪里工作?

這可能是硅谷歷史上最混亂的一個周末

過去的幾天里,硅谷震蕩,連續反轉,無人入眠。

當地時間11月17日周五中午, 全球人工智能公司中最受關注的OpenAI董事會突然宣布解雇其創始人兼CEO Sam Altman,稱他“在與董事會的溝通中沒有始終如一地坦誠相待”,而董事會“對他繼續領導OpenAI的能力不再有信心”。

在這場董事會議上,Sam Altman被解除了CEO職務,并被董事會除名,由原擔任CTO的Mira Murati來接任CEO。總裁Greg Brockman也被董事會除名,但保留公司職務。但隨后Greg Brockman在社交媒體發帖主動辭職。

Sam Altman,這位猶太裔美籍創業者,在2014年至 2019 年間擔任 Y Combinator 總裁,在2019年成為OpenAI的首席執行官,主導了OpenAI的商業化轉型。

解雇聲明之后,Sam Altman發推文回應稱:“我喜歡我在OpenAI的時光。這對我個人來說是變革性的,希望對世界產生一點影響。最重要的是,我喜歡與這些才華橫溢的人一起工作。關于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我將有更多話要說。”

被推翻的Sam Altman和Greg Brockman有著相似的成長和職業背景,兩人都是輟學創業。Sam Altman從斯坦福大學輟學,Greg Brockman在哈佛大學讀了一年后轉學到麻省理工,又輟學。兩人都在輟學后連續創業和投資。

這場“政變”引發了一連串鏈式反應。大量OpenAI員工在Sam Altman推文下聲援,OpenAI的三名高級研究員辭職,包括 OpenAI 員工在內的數十人聚集在Sam Altman家里。

最初的跡象似乎指向,在六人席位的董事會中,是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作為主推手,聯合三位獨立董事,在Sam Altman和Greg Brockman這兩位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都不在場的情況下,將兩人踢出董事席位,并解雇了Altman的CEO職位。

相比起Sam Altman和Greg Brockman,推動“政變”的Ilya Sutskever和被選為代理CEO的Mira Murati的背景則更精英化。Ilya Sutskever是技術硬核型的科學家,師從著名人工智能學者Geoffrey Hinton,還在斯坦福參加過吳恩達的博士后項目,有80多篇高引用次數的學術論文。Mira Murati畢業于達特茅斯機械工程學院,曾在特斯拉擔任過Model X的高級產品經理,此前是OpenAI的CTO。

與所有公司政變一樣,這場董事會突變也是謀定而后動,事前不動聲色,事發迅猛狠準,掐滅了任何反應的可能。

根據Greg Brockman的社交媒體貼文,Sam Altman是在前一天晚上,才收到Ilya的短信說,第二天周五中午要談一下。第二天中午,Sam Altman加入會議鏈接,整個董事會除了Greg都在場,Sam Altman被告知自己被解雇了。

Greg Brockman則是在周五中午,才收到短信要參會,會上即被告知自己被董事會除名,但仍保留公司職務。幾乎在同時,OpenAI對外發布了人事變動的公開聲明。

Open AI公司的投資者們也被瞞在鼓里。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微軟是在OpenAI發布公開人事聲明之前五到十分鐘,才知道Sam Altman被開除的消息。

據《福布斯》報道,四位直接知情人士稱,OpenAI的主要投資者,包括Khosla風投創始人Vinod Khosla、曾擔任OpenAI董事的Reid Hoffman,都沒有被提前告知解雇Sam Altman的決定。“這太瘋狂了。”一位投資者說。

官方聲明引起了全球科技圈的軒然大波,投資人們回過神來,開始向OpenAI的董事會施壓,想請Altman回來。OpenAI最大的投資者——微軟的高管們以一百多億美元的投資和算力作為籌碼,向董事會施壓。對沖基金公司Tiger Global參與了一個投資者團體,來推動恢復Sam Altman的職位。

而Sam Altman本人在被解雇后,聲稱要辦一家新的人工智能企業。資本們迅速投來橄欖枝, 微軟、紅杉資本稱會考慮投資他的新公司。

于是一天之后,OpenAI的高管在內部會議中稱想要把Sam Altman請回來。

兩天后的周日下午,Sam Altman戴著訪客門卡,回到OpenAI的總部,來為恢復職位而談判。

被推選為臨時CEO的Mira Murati也不想在這個新職位上待著。她稱自己是第一個要求董事會撤回決定的人,并計劃重新聘請Sam Altman。

在這個漩渦般的周末,OpenAI的董事會也在四處斡旋,尋找新的CEO人選。據《The Information 》報道,OpenAI董事會找過GitHub前首席執行官Nat Friedman、Scale AI 公司創始人Alex Wang,兩人都拒絕。

OpenAI還考慮過并購競爭對手Anthropic。OpenAI的董事會找到其競爭對手、大語言模型開發公司Anthropic的首席執行官Dario Amodei,想合并Anthropic,并請Dario來當OpenAI的首席執行官。Dario也拒絕了。

然而,周日晚上,談判破裂了,Ilya Sutskever宣布,Altman不會再擔任CEO。視頻流媒體網站Twitch的聯合創始人Emmett Shear接過了臨時CEO的重任,表示將改革OpenAI的管理和領導團隊。

無論如何,微軟開始考慮重組OpenAI的董事會了。微軟此前在OpenAI董事會沒有席位,現在微軟開始考慮為自己新增一個有投票權的董事席位,至少是無投票權的董事會觀察員。微軟董事長兼CEO Satya Nadella在后來的電視采訪中說,OpenAI的管理結構確實需要改變了。

突發“政變”可能早就有跡可循

但是,OpenAI為什么要開除其創始人兼CEO?

在一份廣泛流傳的Reddit匿名爆料中,一位自稱事件親歷者的人說:“工程師們擔心,在爭相利用 ChatGPT炒作的過程中,沒有進行充分安全審查,就匆忙將技術推向市場。但Sam徑直向前。他就是這樣的人,根本不聽我們的勸告。”

這表明,董事會很可能認為Sam Altman的商業化步伐邁得過快,偏離了OpenAI設立之初作為非盈利組織開發造福人類的AI的初心。

一切的導火索也許是十幾天前的OpenAI開發者大會。11月6日的開發者大會上,Altman推出了GPTs功能,支持用戶自己通過設定基礎信息創建任意ChatBot,同時可以上傳一些知識庫文件用于RAG檢索(而這有用戶知識庫文件泄露的風險)。Altman表示會上線GPTs商店,提供給開發者API助手,啟動了與開發者分享收益的商業變現模式。

開發者大會非常成功。由于OpenAI的用戶激增,11月9日,出于安全考慮,微軟切斷了員工的ChatGPT。同日,OpenAI經歷了嚴重的停機。11月15日,Altman宣布暫停新的ChatGPT Plus用戶注冊。

同時,Altman在芯片方面也有擴張野心,這也可能是董事會決定解雇他的因素。據《金融時報》報道,OpenAI董事會擔心Altman試圖從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和中東投資者那里籌集數百億美元,來建立一家新的芯片公司,與英偉達和臺積電等公司競爭。

但并非所有人都為OpenAI的高速感到高興,公司內部對Sam Altman的不滿情緒可能很早就開始醞釀了。事實上,連之前ChatGPT的發布,在OpenAI公司部分人看來,都有點操之過急。據《The Atlantic》采訪到的10位匿名OpenAI內部員工,2022年秋天,整個OpenAI團隊本來在全力以赴開發完善迄今為止最強大的大語言模型GPT-4。但傳聞其競爭對手Anthropic將要開發自己的聊天機器人,而Anthropic是從OpenAI離職的員工創立的。于是OpenAI的領導層不甘示弱,下發指令稱要在幾個星期內,用已有的GPT-3.5模型做成聊天機器人。領導層將這項工作描述為“低調的研究預覽”。一些員工對匆忙推出聊天機器人感到不滿,因為團隊正在研發GPT-4,而推出聊天機器人會改變整個風險格局。

還不到一年之前,也就是那個載入史冊的2022年11月30日,當OpenAI低調推出 ChatGPT時,OpenAI 總裁表示,該工具在前五天內達到了 100 萬。由于流量激增,研究團隊的算力被重新定向以處理流量,OpenAI的服務器屢屢崩潰,流量監控工具也多次失敗。公司內部的安全團隊努力放慢速度,希望改進ChatGPT,拒絕反復濫用 ChatGPT 的請求。而產品團隊又希望保持增長的商業化勢頭。

基于這些信息,許多人認為,董事會開除Sam Altman背后,是重商業化的Sam Altman與重技術安全的Ilya Sutskever兩位創始人之間的理念分化,更是OpenAI公司在商業化和技術倫理之間的思想路線之爭。

Sam Altman不善技術而擅長融資。2015年成立的OpenAI原本是非盈利組織,是Altman 在2019年促使成立了營利性的子公司OpenAI Global。在整個公司團隊中與投資者微軟關系最近的是Altman。他跟微軟談下了 10 億美元的初始投資,這筆巨額資金對于OpenAI開發 GPT-4 這樣的技術很重要。在此之后,微軟又繼續投資了120億美元。微軟為OpenAI提供資金和算力,讓OpenAI有權使用其Azure數據中心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集群。但目前這筆超百億總投資只有幾十億實際到賬,大部分是以提供算力的形式。

據《財富》報道,作為投資的交換,微軟將獲得 OpenAI 75% 的利潤,直到OpenAI賺回這 100 億美元加上微軟已經投資的 30 億美元。微軟作為OpenAI Global最大的投資者持股達到49%。

可以說,沒有Sam Altman談下微軟投資,GPT-4這樣需要耗費巨大財力物力的劃時代產品就不會這么快出來。

但Sam Altman在公司里的話語權可能并不高。據《Wired》報道,Altman一直堅稱,盡管他是OpenAI的首席執行官,但他并不是OpenAI最重要的人,“我們有一個非常偉大的團隊,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我服從他們。”

另一邊,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是OpenAI公司的技術核心,也是AI 安全倫理的堅決維護者。Ilya出生在俄羅斯,以色列裔,加拿大籍。他在2012年跟著導師Geoffrey Hinton開發了一個圖形識別算法,開創了GPU用于AI訓練的先河,谷歌花了4400萬美元買下了他們的公司。

Ilya致力于確保AGI(通用人工智能)是親社會、親人類的,即使這會減慢技術發展的速度。Ilya本人處處流露出對AI安全的嚴肅思考。在《衛報》給Ilya Sutskever拍攝的紀錄片中,他喜歡思考關于世界的最基本的準則,關于哲學和倫理,“哪些是人類能做,但(機器)系統不能做的事?”

這位在發言時常常嚴肅、沉靜而果決的計算機科學家說:“第一批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信念和欲望將非常重要。正確地對它們進行編程非常重要。否則,出于自然選擇的原則,(大自然)會偏愛這些(機器)系統,這些系統會把自身的生存置于首位。不是說人工智能會主動憎恨并傷害人類,只是它們會變得太強大。就像人類和動物的關系一樣。人類并不憎恨動物,人類熱愛動物、對動物充滿感情,但需要在兩個城市之間修建高速公路時,人類并不會征求動物的意見。”

Ilya的老師Geoffrey Hinton被稱為“人工智能教父”,是計算機和認知科學中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者。但他以擔憂人工智能的風險著稱,他半年前從谷歌辭職,為了可以“自由地談論人工智能的危險”。

據《MIT Technology Review》報道,四十年來,Hinton一直認為模仿生物神經網絡的人工神經網絡是拙劣的嘗試,但現在他認為情況發生了變化:在模仿生物大腦工作的過程中,人工神經網絡變得比生物大腦更強大。

“我們的大腦有100萬億個連接,”Hinton說,“大型語言模型最多有五千億個,最多一萬億個。然而,GPT-4 知道的比任何人都多數百倍。所以也許它實際上有比我們更好的學習算法。”

這也是Hinton和Ilya所擔憂的,當人工智能發展出比人類更高級的智能,它會把自身的生存置于其他東西之上。

同為OpenAI早期發起人的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此次事件中公開評價Sutskever稱,“Ilya內心有良好的道德準繩,不唯權力至上。除非他覺得絕對有必要,否則不會采取如此激烈的行動。”

多方角力,OpenAI的前途仍未可知

Sam Altman被解雇當天,馬斯克擁有的X公司在其官方賬號上貼出求職鏈接稱:“提供工作機會,以防有人需要。”有評論回復“Sam Altman可以。”

OpenAI的一大投資者Vinod Khosla發貼支持Altman說:“很明確,Khosla風投想要Sam Altman回歸OpenAI,但無論接下來他做什么,都會支持他。”

OpenAI的投資者們紛紛向董事會施壓,想讓Sam Altman回歸。最大的投資者——微軟的高管們以曾經承諾的一百多億美元的投資和算力作為籌碼,向OpenAI董事會施壓。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微軟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從中斡旋,一直在親自協助OpenAI的臨時首席執行官Mira Murati一起促成Altman的回歸。

另一位投資者Thrive Capital也在向董事會施壓。對沖基金公司老虎環球(Tiger Global)參與了一個投資者團體,來推動恢復Sam Altman的職位。OpenAI公司的一些高管,聚集到Sam Altman家中,為他出謀劃策。

但“政變”之后,“撤銷決定”的操作可能更難。據《The Information》報道,知情人士透露,如果Sam Altman回歸,董事會成員將不得不被替換。這意味著,要么Altman走,要么其他所有董事走。

馬斯克在其擁有的社交媒體X上的發聲,也暗含贊同OpenAI對于AI技術倫理的考量。他于當地時間19號回復前微軟戰略師Robert Scoble 的推文時表示:“OpenAI不是公開交易的,如果AI除了問題,世界上所有的錢都無濟于事。”馬斯克同天回復Craft Ventures的投資人David Sacks的推文稱:“鑒于先進人工智能的風險和力量,公眾應該被告知,為什么董事會認為他們必須采取如此眼里的行動。”如此看來,馬斯克贊成OpenAI董事會行動的必要性,只是覺得需要向公眾解釋清楚。

Sam Altman本人的發聲回應一直很冷靜平和,展現出完美的公關范本和斡旋能力。他的幾次推文:

“我愛你們所有人。從很多方面看,今天都是一次奇怪的經歷。意想不到的是,這有點像在你還活著的時候,讀你自己的悼詞。傾瀉而來的愛真是太棒了。一個要點:去告訴你的朋友,你認為他們有多棒。”

“我非常喜歡 OpenAI 團隊。”

硅谷連續創業者、高管、小紅書“硅谷徐老師”評價道,Sam Altman做極致了三件事:1、向員工和追隨者發送的“我愛你們”的推文,愛勝過理性訴求,給全世界塑造了一個富有感激之情的形象;2、立即開始與VC討論創立一家新公司。任何一個商業談判里最關鍵的是各方各有多少籌碼(leverage),Altman立刻為自己找到一個談判桌上價值連城的“選項”(Plan B);3、讓OpenAI的現有投資者包括微軟CEO納德拉為他說話斡旋。Altman確實有一個強大的游說團體。

在周日下午,Altman帶著斡旋的籌碼,回到OpenAI的總部。但他沒能回歸。之前主導政變的Ilya Sutskever在資本的施壓下呈現出極強的定力,周日晚上他告訴員工,Altman不會回歸CEO一職。

當地周日深夜近十二點,微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宣布,會與OpenAI的新領導團隊繼續合作,而Sam Altman和Greg Brockman及一些同事,會加入微軟麾下,成立新的研究團隊。

即將加入微軟的Altman發推文稱,“使命仍在繼續”。而OpenAI多名高管包括首席運營官Brad Lightcap、首席戰略官Jason Kwon、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等,集體發推文“沒有員工,OpenAI什么都不是”,來支持Altman。Altman一一轉發并回復愛心表情。

當地時間周一約凌晨一點,OpenAI新任臨時首席執行官Emmett Shear表示,這個工作機會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而他將致力于改革OpenAI的管理和領導團隊。他表示,圍繞Sam Altman被撤職一事,公司的流程和溝通非常糟糕,損害了公司的信譽。在接下來的 30 天里,他計劃聘請獨立調查員深入研究此過程;與盡可能多的員工、合作伙伴、投資者和客戶交談;根據最近的離職事件,改革管理層和領導層。

但Emmett Shear并未取得OpenAI員工的信任。據The Verge報道,該公司舊金山總部的員工拒絕參加周日與Emmett Shear舉行的緊急全體會議,他們對OpenAI Slack上的公告做出了“fxxk you”的表情符號。

為了逼退董事會,為了請回前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或者加入他在微軟的新部門),OpenAI的員工們展現出了驚人的凝聚力。全體770多員工中,不到一天之內,聯名信上簽名人數一路漲到了730多,并且還在上漲,這已經超過了公司總人數的95%。在社交媒體上,OpenAI員工開玩笑說,在平時,在冰淇淋口味好不好這種事情上,員工們絕不可能達成95%的統一。

有員工正在醫院里給自己剛出生的孩子換尿布,結果凌晨兩點接到電話說要簽聯名信。有員工是在前往感恩節度假的路上簽的名。有員工持有的是研究簽證,如果辭職就有可能失去簽證,但還是簽了名。

而Sam Altman說:“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團結、忠誠和專注。不論以何種方式,我們都會一起工作。我非常興奮。”

微軟董事長兼CEO Satya Nadella表示,他對于Sam Altman加入微軟還是回歸OpenAI,持開放態度。

站在11月21日的時間點來看,OpenAI此次“政變”的變數還很大,最終結果仍未可知。Sam Altman可能拿著更大的籌碼回歸OpenAI,而微軟也有可能不費力氣就將整個OpenAI幾乎全員收入麾下。繼三天換了三個CEO之后,誰會成為OpenAI的下一任CEO?Satya Nadella說,這個問題要留給OpenAI和它的董事會了。

激烈的談判仍在進行當中。OpenAI,這個全球率先解碼智能機器的組織,卻仍無法解開自己內部的人心之謎。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