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動態 > 騰訊揭開大模型面紗

騰訊揭開大模型面紗

新火種    2023-09-15

#快消八談##消費#不再低調,騰訊大方展示大模型產品。9月7日,騰訊大模型混元在2023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正式對外亮相。在現場,騰訊高管演示了混元大模型功能,羅列了已經接入混云大模型的騰訊云、騰訊廣告、騰訊游戲等50個業務和產品。自大模型風起,騰訊的態度始終是不著急慢慢來,這讓當天的高調展示像是劇情反轉。巧合的是,螞蟻集團將在9月8日發布自己的大模型產品,科技巨頭的大模型PK才剛剛開始,騰訊要走的大模型+產業之路是同行們的默契之選。

秀肌肉

在騰訊云每年最重要的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神秘的騰訊混元大模型終于來了。“混元,正式面向產業亮相。”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在9月7日宣布,“騰訊混元大模型擁有超千億參數規模,預訓練語料超2萬億tokens。目前,混元已經與騰訊的產品,進行了廣泛的對接和集成,在騰訊云、騰訊廣告、騰訊會議、騰訊文檔、

以騰訊會議+混元大模型為例,用戶只需要簡單的自然語言指令,就能完成會議信息提取、內容分析等復雜任務,會后還能生成智能總結紀要。據實測,在指令理解、會中問答、會議摘要、會議待辦項等多個方面,混元大模型均獲得較高的用戶采納率。

其實,業內人士并不是今天才聽到混元大模型這個名字,了解它的功能,但在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混元是第一次當主角。為了展示,騰訊集團副總裁蔣杰花了大量時間,在現場演示混元在降低幻覺現象、生成超長文本等方面的能力。

據蔣杰介紹,針對大模型容易“胡言亂語”的問題,騰訊優化了預訓練算法及策略,讓混元大模型的幻覺相比主流開源大模型降低了30%-50%;通過強化學習的方法,讓模型學會識別陷阱問題;通過位置編碼優化,提高了超長文的處理效果和性能;提出思維鏈的新策略,讓大模型能夠像人一樣結合實際的應用場景進行推理和決策。具體到功能,混元大模型可以進行內容創作、邏輯推理等。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國家網信辦官網發現,騰訊混元助手大模型出現在第二批境內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清單中,清單上還包括騰訊云智能數智人算法、騰訊云AI繪畫算法、騰訊云多行業客服場景大模型等。

不著急

和科技圈同行相比,騰訊對大模型更加謹慎。3月16日,百度大模型產品文心一言啟動邀請制內測。當月,360智腦大模型1.0版本亮相。4月初阿里云自研大模型“通義千問”開始邀請用戶測試體驗,5月科大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緊隨其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100多個大模型。

從節奏上看,騰訊的動作不算迅速。8月初,騰訊混元大模型進入公司內應用測試階段。收到內部郵件要求的騰訊員工,可以通過網頁或者小程序體驗混元大模型。據了解,混元大模型支持文字輸入、語音輸入,可以生成小紅書種草文案、短視頻腳本、社群營銷文字、朋友圈文案等,支持賽博朋克、像素插畫、馬賽克等風格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繪畫生成。

對于節奏,騰訊有自己的想法。在5月的財報會議上,馬化騰將AI類比發明電的工業革命,“對于工業革命來講,早一個月把電燈泡拿出來,在長的時間跨度上來看是不那么重要的。關鍵還是要把底層的算法、算力和數據扎扎實實做好”。

騰訊后知后覺的風格也不只體現在大模型風口,在元宇宙爆火時只提全真互聯網,云計算群雄并起時不慌不忙。

回到當下的大模型競賽,騰訊云6月中旬推出MaaS(模型即服務)已經是最有代表性事件。這個方案能為客戶提供模型預訓練、模型精調、智能應用開發等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企業可以根據騰訊云TI平臺內置的大模型,加入企業自己的數據,生成專屬模型,或根據自己的業務規模,選擇不同參數、不同規格的模型服務。當時,騰訊云的行業精選模型商店提供覆蓋10個行業超50個解決方案。

有默契

這組數據在9月7日有了更新版。湯道生披露:目前騰訊云行業大模型精選商店既提供混元大模型,還上架了20多種行業開源通用大模型,以及覆蓋金融、文旅、零售等20多個領域的行業大模型。

9月7日,騰訊再次強調,混元大模型將作為騰訊云MaaS(大模型即服務)服務的底座,客戶可以直接通過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調用混元,也可以將混元作為基底模型,為不同產業場景構建專屬應用。

根據最新財報,2023年二季度代表騰訊toB業務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營收同比增長15%至486億元,占總營收的32%。這一板塊中企業服務營收有所改善,實現低雙位數同比增長,得益于視頻號直播帶貨交易產生的營收以及云服務的輕微增長。

不管通過云計算、AI還是數字經濟的市場規模看未來,toB賽道都離天花板尚遠。

騰訊集團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OO、騰訊云總裁邱躍鵬表示:“云是大模型的最佳載體,大模型將開創下一代云服務的全新形態。”“基于產業場景”是騰訊反復強調的方向,也是其他同行的目標。僅這一周時間,召開大模型相關發布會的百度、百川智能都不掩飾自己的toB野心。

“傳統產業數字化過程中有痛點想提效,科技企業有解決方案要營收,大廠的優勢在于更容易給樣本,原來的云計算客戶就是潛在客戶,創業公司的壓力會比較大”,比達分析師李錦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但在百川智能聯合創始人茹立云看來,“大廠和創業公司都在做通用領域的大模型,未來很多垂直領域跟行業數據或者場景,會出來很多大模型,這是非常有機會的點。大模型應用生態剛剛起步,無論是toB還是toC未來都有廣袤的機會留給創業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23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召開的同時,螞蟻的2023 Inclusion·外灘大會也隔空啟動。北京商報記者從螞蟻相關人士處了解到,螞蟻集團將于9月8日發布自己的大模型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