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AI資訊 > 行業動態 > 科大訊飛劉慶峰:對標GPT-3.5后再追趕GPT-4 大模型投入影響利潤但仍將加大投入

科大訊飛劉慶峰:對標GPT-3.5后再追趕GPT-4 大模型投入影響利潤但仍將加大投入

新火種    2023-10-28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合肥報道

科大訊飛AI大模型又有了新進展。10月24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科大訊飛方面獲悉,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再次升級至3.0版本,七大能力得到提升,并聯合華為再次推出基于昇騰生態的“飛星一號”大模型算力平臺。

5月6日,科大訊飛發布星火認知大模型,并向外界實時展示了包括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能力、編程能力、多模態等多項能力。6月9日,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V1.5推出,開放式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及多輪對話等能力得到升級。8月15日,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升級至V2.0版本,代碼升級和多模態能力得到提升。

繼宣布追平ChatGPT-3.5之后,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也提出了進一步目標,表示訊飛星火大模型在2024年上半年要對標ChatGPT4。

大模型七大維度能力升級 已對標ChatGPT-3.5

記者了解到,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V3.0在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能力、代碼能力以及多模態能力方面都有了持續的提升。

劉慶峰在科大訊飛2023全球1024開發者節上表示,星火認知大模型V3.0全面對標ChatGPT(GPT3.5),中文能力客觀評測超越ChatGPT,英文能力對標ChatGPT48項任務結果相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研經濟研究院的一項橫評報告顯示,星火大模型3.0版綜合能力超越ChatGPT,在醫學、法律、教育、零售、汽車工程、計算機和工業設計等行業表現格外突出,準確率分別達到69.3%、71.4%、82.2%、61.2%、78.4%、76.9%和66.4%。

據OpenAI在其官網發布的英文任務測試集測試數據,星火認知大模型V3.0在48項任務中與ChatGPT結果相當,已經做到了85.1%,略微領先ChatGPT的84.3%;而在《通用認知智能大模型評測體系》構建測試集測試中,星火認知大模型V3.0中文能力客觀評測超越ChatGPT。

不過,劉慶峰也提到,國產大模型必須正視和GPT-4的差距。“國產大模型在復雜知識推理、小樣本快速學習、超長文本處理、跨模態統一理解上距GPT-4還有差距。”他表示,唯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才能真正實現超越。

此前,科大訊飛已聯合華為推出了訊飛星火一體機,開始布局大模型算力,重視算力安全,性能已可對標英偉達A100。在1024全球開發者節現場,科大訊飛又聯合華為發布基于昇騰生態的“飛星一號”大模型算力平臺。

劉慶峰透露,在此基礎上,訊飛星火大模型將開啟對標GPT-4的更大規模訓練。科大訊飛的目標是大模型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對標GPT-4。

事實上,與華為合作布局算力平臺,科大訊飛也需要克服很多難點,“原本用英偉達可能一個月就能干成的事情,現在使用華為會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因素,可能需要三個月才能完成,科大訊飛不僅要大規模投入、‘磨練武器’,還要盈利、同時面臨市場競爭。”劉慶峰對記者坦陳,使用國產算力平臺意味著大模型在起步階段可能需要更長的訓練時間,但這是中國發展自主可控大模型的必經之路。

“從早期的國產操作系統到現在的國產算力平臺,都是需要打磨,從不好用到好用再到生態的繁榮的過程,如果誰都不往前走一步,沒有能夠堅定提供底座的廠商,國家始終是沒有辦法自立自強。”劉慶峰表示,科大訊飛最早期會使用一部分英偉達的算力,現在正在逐步將算力完全替換,主要使用國產平臺。

劉慶峰透露,訊飛星火大模型從V3.0版本后都會在華為算力平臺上訓練。

10月17日,美國政府進一步收緊對尖端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管制,嚴格限制英偉達和其他芯片制造商向中國銷售高性能半導體。根據新規,受到管制的英偉達芯片涉及A100、A800、H100、H800、L40,甚至包括RTX4090。

科大訊飛董事會秘書、副總裁江濤在三季報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這對將大模型構建在英偉達算力上的大模型廠商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不過,訊飛與華為昇騰啟動專項攻關,與華為聯合研發高性能算子庫,合力打造我國通用人工智能新底座,讓國產大模型架構在自主創新的軟硬件基礎之上。正是由于科大訊飛的星火大模型實現了自主可控和科技自立自強,因此星火大模型未來具備走出國門,面向全球不同國家、不同語種的億萬用戶提供AI服務的機會。”

大模型“燒錢”影響利潤 劉慶峰稱明年仍將加大投入

不過,在不斷加大對大模型投入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科大訊飛最近一個季度的凈利潤表現。

科大訊飛剛剛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對大模型投入成為了其當季利潤下滑的主因。面對投入大模型帶來的業績陣痛,外界感慨:大模型太“燒錢”了。

科大訊飛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6億元,同比略微下滑0.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936萬元,同比下滑76%。其中,第三季度凈利潤僅為2579萬元,同比下滑82%。

對于凈利潤的大幅下滑,科大訊飛表示,主要原因系公司積極搶抓通用人工智能的歷史新機遇,在通用人工智能認知大模型等方面堅定投入。前三季度科大訊飛開發支出逾10億元,同比增長約44%,公司表示這“主要系本期研發投入增加所致”。另外,由于項目投入周期增加長期借款補充流動資金,科大訊飛長期借款較期初增長69.64%至29億元。

科大訊飛表示,盡管上述投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期利潤,但為公司在數字經濟時代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和難得的先發優勢:一方面,使公司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賦能千行百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強化了領先優勢,同時也為公司在人工智能時代打造每個人的AI助手、開拓更廣闊的C端消費產品市場帶來全新機會。

而科大訊飛對大模型的投入短期之內是否仍將保持這樣的投入水平?劉慶峰向記者表示,“目前階段大模型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科大訊飛仍在只爭朝夕落地產品,明年仍會是強投入。”

不過,劉慶峰看好明年大模型帶來的商業收益及毛利提升,也將帶來行業市場份額和影響力的提升。

“而科大訊飛新增的毛利也會堅定不移地投入到大部分新研發中,明年仍不一定要實現投入產出平衡。”劉慶峰表示,“明年至2025年,科大訊飛將會處于良性狀態,收入、毛利快速增長后,能夠覆蓋新增投入。”

而事實上,目前幾乎所有的大模型公司都處于投入階段,不管是科大訊飛還是百度、阿里、騰訊無一例外都在瘋狂“燒錢”加碼大模型投入。在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看來,“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最值得

“對于當前的大模型企業來說,目前都處于戰略性投入階段,戰略性投入是為了將來的戰略性盈利。”丁道師對記者表示,當下盈利對于大模型公司來說并沒有這么著急,當前所有的大模型企業都在搶跑,打好基礎反而更重要。

丁道師認為,這些公司的大模型什么時候能夠改善業績情況還要看大模型商用落地情況,能進入多少個行業、有多少企業買單,誰能最快在B端市場拿到更多單子,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大模型要想實現多盈利,最先取得突破的一定是B端市場,然后才是C端市場。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所包含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新火種的觀點。在新火種上獲取的所有信息均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新火種對本文可能提及或鏈接的任何項目不表示認可。 交易和投資涉及高風險,讀者在采取與本文內容相關的任何行動之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最終的決策應該基于您自己的獨立判斷。新火種不對因依賴本文觀點而產生的任何金錢損失負任何責任。

熱門文章